-
摘要:那天他们一起坐在候场室里,隔得很远。明堂看了她很久。他想起年少时那些热切希望靠近一个人的心情,想起一直在门口等冬天的苏安。1遇见苏安的时候,明堂14岁。那年秋天,天凉得很快,霜色仿佛一夜之间袭来。巷口的榆钱树落了叶子,繁华转瞬逝去。这条巷子叫榆钱巷,是明堂长大的地方。苏安刚随父母搬来。有两辆搬家的货车,停在巷口第一扇门前。苏安从车上下来,抱着一只银灰色的猫,安静地跟在大人后头。
-
摘要:不是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局,不是每首歌都会有尾声。曲未终,人已散的比比皆是,更何况有些剧目,本就未曾开场。▲雨水充沛的季节再度光顾的时候,我正跟西降讨论去他家帮他补习的事。六月的天空浅得像浮絮,连瓢泼的雨水也染不上渍迹。我跟西降从小认识,彼此的妈妈是同事,关系很不错。西降的成绩不是很好,是所谓的“擦边生”,提一提上榜有望,落一落大学无缘。于是西降妈火急火燎地找到了我妈。第二天放了学,我就乖乖夹着数学课本和习题集去西降家报到了。
-
摘要:如若数月后还有一个小生灵等在路边,用一双蓄满夜色的眼睛望我,令我想起我的安哒、我的浮生,我依旧会带它回家。1世界如其所是,众生微不足道,明知离合聚散终有时,我们却总无法以此麻痹自己。许多年前,我也是这样送走了安哒。那是一只会像伸缩尺一样将自己蜷起来的折耳猫,唯有撒娇时才翻出肚皮。送走它之后,我整夜以泪洗面,半月神思俱废。我对月起誓,再不养这样柔软的生灵,因害怕离别。可是月相无常,我也很快忘记自己的誓言。而今我又这样送走了浮生。永诀突如其来,悲眷如出一辙。谁叫我誓而不守,言而无信?
-
摘要:年幼时的温暖和不再年幼后的渴望,编织一段娓娓的记忆,如风留在云上的诗,诗里有动人的平仄。◆总有人说我是个孤僻的孩子。我想反驳,告诉他们我已经不是孩子。可反驳有什么用呢?反正没有人在听我说话。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刚住进宿舍的时候,我觉得这种经历很新奇,毕竟过去的15年里我从没离开家独自在外过夜。老旧的筒子楼,墙壁斑驳。窗台上的绿漆快掉光了,裸露出一块块惨白的墙皮,可怜兮兮的。有伸出窗外的铁架,锈得不成样子,可我还是需要它们,尽管不确定那些铁锈会不会掉落在我刚洗好的衣服上。
-
摘要:上课讲了胡适的《追悼志摩》,回到办公室,随手翻了翻《傅斯年文集》,看到他24岁时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令我心头一动,大意是“句句有着落,思想有边际”,说得太好了,正好可以用来评价、定位胡适的这篇文章。1931年,徐志摩因为飞机失事离开人世。老大哥胡适情难自禁,真情回忆徐志摩一生之行止,写下《追悼志摩》。这是一篇悼文,也是一篇作家评论。
-
摘要:她斜倚在车的后座上,眼睛微眯,嘴角翘起,若笑未笑。和暖的阳光越过车窗,洒落在花瓣般柔滑光洁的脸庞。她从书包里掏出随身听,轻晃着身子听起歌来,仍是那首《时光笔墨》,边听边跟着低声哼唱:“一念成执着,沧海变荒漠,轮回中,我像飞鸟经过……”歌声清凉如水,荡漾着,溢满车内。
-
摘要:1很小的时候,我就离开老家,跟随妈妈辗转于各个城市,各处租房。此刻我住的这间房子是我换的第三个家。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竟忘了家乡的方言,更无法熟稔地穿梭于任何一个城市的街道。所以,在第一天去新高中时便因为迷路而迟到了。等我喘着粗气,头发凌乱地推开教室门时,耳边传来老师的声音。“班里同学都做了自我介绍,就差你了。”讲台下五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向我看来,“我——对不起……我迟到了。我叫林芝,灵芝的芝”。
-
摘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过后,班主任重新调整了班级的座位,组成了两两结对的成绩互助小组。就这样,我和班里那个坐在角落、名为叶锌铜的沉默的男生有了交集。叶锌铜的理科成绩非常好,但文科却略逊一筹,而我的文科成绩不错,可理科成绩却一塌糊涂。此时,班级里的位置换得差不多了,同学们都和自己的新同桌说说笑笑,只有我们二人十分安静,这让我这个话痨感觉有些浑身不自在,只能百无聊赖地吃着放在桌洞里的薯片。
-
摘要:1在贩卖机操作面板上选中商品,然后把硬币投进投币槽,稍等片刻,就能在取物口收获想要的东西。明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叶子青却卡在了第二步。无论她怎么努力,手上的硬币都塞不进投币槽。叶子青刚刚得知自己的期中成绩,她高中以来第一次考得如此一塌糊涂,本就心情不佳,现在连买一罐可乐这种小事都不能称心如意,一时间觉得受到了自动贩卖机莫大的挑衅。于是,越是这样,她越要和贩卖机死磕。身后有人走过来,显然也是要买东西的。那人很有礼貌,不急不躁,在后面安静排队等她买完。
-
摘要:夏天是我的闺蜜,我们住在一个宿舍,床铺紧挨着,晚上熄灯以后我们会小声地说话。夏天有一个小小的MP3,我俩共用一副耳机。她最喜欢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她说这首歌里有淡淡的忧伤,像是雨后的苔藓,湿漉漉软绵绵的。那时我正迷恋三毛,喜欢齐豫唱的《橄榄树》,歌词是三毛写的,把流浪生活写得很潇洒。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