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教育要在服务、转型、流向方面予以积极回应。服务,旨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转型,重在重构基础观,发展素质教育;流向,意在将创新元素和成果,向新质生产力流动,并加强互动和互促。同时,基础教育还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聚焦未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描述未来人才模样,培养比我们这一代更优秀的人才;二是聚焦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发现与开发,呵护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发展探求欲,将拔尖创新人才潜质之“质”与新质生产力之“质”,在早期就发生对接,产生意义链接;三是聚焦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变革育人方式,推动基础教育本身转型,塑造未来人才培育新生态。基础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回应是个漫长、深度、持续的过程,只要长期坚持、深入探索,定将大有可为。
摘要: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教师节给优秀教师座谈会致信中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已近一年了。一年来,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有了显著的进展。我们都在进步中,正走在通往教育家精神的桥梁上。我深以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应是教师节的主旋律,教育家精神照亮了教师节,教师节映射教育家精神。教师节,决不是教师的某一天,而是教师的每一天。因此,教育家精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献给教师节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让教育家精神之花在教师的岗位上、生活中绽放。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凝练的教育家精神以及对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阐释,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既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充满学理性的理论问题。只有探寻其科学性,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根本目的,真正引领教师的深度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人才支撑。一、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教育原理性探讨弘扬教育家精神,可以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因而提供了基本保证。这可以称得上是具有“第一性原理”的重大命题。所谓“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一个理性系统构建中处于前提与基石的理论,它具有在先性。弘扬教育家精神正是具有这种重要的价值与功能,即为教育改革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讨论。其一,从教育家存在的意义看。教育家是一种极高的荣耀,但教育家不只是意味着自己。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