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最常见的“永远”,是时光从不驻足于我们最爱的瞬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它教会我们与自己为伴,独自度过那些重要的时刻。十七岁生日那天,我一个人去买了一块蛋糕。店铺小,蛋糕也小,截面是三角形,白乎乎的奶油在狭窄的面上平铺开,一颗草莓倨傲地被戳在大约中心的位置,黑溜溜的草莓籽儿在一片红中尤为突出,像遗留在粗糙脸上的深色痘印。我看着店员打开透明的玻璃柜,小心翼翼地从角落中端出,卖给同样站在角落里的沉默的我。
-
摘要:小时候,父亲对我说:“月亮不发光,却能照亮别人。”那时我不懂,长大后,我才明白,生活中的遗憾与默默付出,终会汇成内心的光芒。每份不被看见的努力,都会在某一刻,照亮自己。一小时候,爸爸带我去串门,回家时已是夜晚,我俩便在半是泥土半是杂草的小路上踩着月光,仿佛走出来一条星光大道。周围没什么声音,爸爸似乎觉得有点安静,便跟我聊天:“康儿,你看,这个月亮亮不?”我点点头。他接着说:“月亮呀,本身是不发光的,但它能默默地照亮人间。”我听不懂爸爸所说的意思。但当时万籁俱寂,只觉得说出来这句话的他像个诗人。
-
摘要:不知不觉中,我与姐姐的差距越来越大,那些深藏的心事,悄悄滋生出“别扭”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可即使许多声音藏于心底,姐姐也能听见。我们共同成长,我们互相成就,我们的关系不怕时光流转,因为感情早已根深蒂固。那一次,当姐姐看到我时,我正靠在操场上的一棵大树旁,狼吞虎咽地吃着早已凉透的早餐。之后的许多个深夜,我总会后悔不该在姐姐面前暴露自己如此狼狈的一面,但也正是那次相遇,才让我真正意识到姐姐的爱。
-
摘要:人生非坦途。成长路上,不免会遇到低谷。成与败,得与失,都要勇敢接受。不忘初心,努力蜕变,迎接更好的自己。曾经的我,是大多数家长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无需操心,是老师和家长们公认的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那时,我的名字成了一个形容词。语文老师批评不认真听课的同学时,甚至会说:“如果你像她一样成绩好,有天赋,就算在课上睡觉,我也不会说你什么!”然后再指一指趴在桌上,睡眼惺忪的我。实际上,那一次只是个例,但当我睁开眼,看了一眼被批评的同学后,我却什么也没说,好像在默认,又像不屑一顾。
-
-
-
-
-
摘要:芹婶不姓芹,只因她做的山芹馅馄饨非常好吃,黑水屯人便如此称呼她。芹婶的馄饨铺在村西,屋内屋外都摆着桌椅,擦得干干净净。窗上贴着喜鹊登枝的剪纸,经历一岁的雨,颜色由浓红变成浅粉。馄饨不只是有山芹馅,蕨菜、柳蒿芽、黄瓜香这些山野菜,都能成为馅。馄饨个大,壮实,皮薄但不露馅,清汤清水,出锅后点几滴香油,再撒一小把芫荽,即可。黑水屯人爱极了芹婶做的馄饨,他们从中品尝到一种独特的味道,想必是山野的气息吧。
-
摘要:再次见到他是在六个月之后。整整六个月,我没有跟他见过面,不要说见面,就连电话或者语音、视频也没有。他经常这样毫无预兆地消失,有时一两个月,有时三四个月,有时半年甚至更久。多数时候他会提前告诉我和妈妈,但偶尔也会一声不吱就不见了,还要等他的同事过来告知,我们才知道。我们都习惯了他忽然消失一阵子,又忽然出现在眼前。就像现在这样,他一声招呼不打就出现在了学校门口。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