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幼时居乡下,长辈们爱出一些字谜来考我。例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听完,我在手心写写画画,根据谜面的字词笔画进行组合,猜出谜底“府”字。渐渐地,我明白这类字谜用的是“拆字”法。后来在教材和课外书上,我又见识到了与“拆字”有关的对联、酒令、趣事等。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家贫,但才思敏捷。一次,他和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文友即兴出联:
-
摘要:若是在河流边长大,没有人不喜欢流动的感觉。河流的风景是流动不息的。河水时而青碧,时而湛蓝,时而黄浊,夕阳西下时刻,则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河流飞溅着洁白的浪花,九曲十八折地从大峡谷中流来,又一泻千里地流向大海。只要曾无数次凭水而立,默默地看江河奔流向海,那鲜活、流动的自然风景,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那种自然的教育将沁入灵魂,从此潺潺、滔滔、汩汩、淙淙,奔流在一个人的血脉之中。
-
-
摘要: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里的《野有蔓草》是一首美丽的歌、寂寞的歌。初读此篇,还是在青春年少时。那是最爱幻想的年纪,也是最孤独的年纪——不懂何为相思,但会伤春悲秋;未经历正儿八经的恋爱,但内心隐约有了朦胧的倩影。
-
摘要:最近我养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在等电梯、等饭或蹲在路边发呆的几分钟空隙里,打开售卖音乐演出票的应用软件,按照“最近上新”排序,开始看最近又有哪些乐队来北京演出。工作的原因,我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又总有些突发事务需要加班处理,所以哪怕遇到喜欢的演出也不敢提前买票。于是,究竟最后买上哪支乐队的票,变成了一件天注定的事情,纯靠缘分。难得有机会看上一次,便有了格外特殊的意义。
-
摘要:1号教学楼后面有一栋两层的老楼,是校图书馆。老楼的墙上爬满了花,开得极艳极壮观。每次走到图书馆门口,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赞叹这一墙令人惊艳的美,也感叹这栋满载时光的老图书馆就要被拆掉了。从开学起每周五的活动课,学习委员都需要来图书馆填写借阅记录,虽然学校的图书馆从未对我们开放过。听说有校友赞助了新的图书馆,到时候不但会修建新楼,还会增加书目,所以需要借阅记录来确定书籍种类和册数。于是我们便得在一个学期里创造出两年的借阅记录。
-
-
摘要:一阵狂风吹过,湖水被刮得全是皱纹,大树被刮得趴在地上,野花的花瓣到处飞舞。小刺猬身上的刺都被吹落了,大风一下子就把这些脆脆尖尖的小刺卷跑,和花瓣、树枝、草叶一起,不知道吹到哪里去了。小刺猬从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所有锐利的刺都不见踪影,急得毫无头绪。它突然发现,不仅是自己的刺,连采来的许多苹果也不见了。屋顶破了一个好大好大的洞,从那里看到的天空蓝得像梦一样。
-
摘要:★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家里换了大房子。搬家前夕我收拾房间,清理床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棕色的长方形木箱。灰尘在空气中悠然飞舞,我轻轻将尘封了几年的箱子打开,一样熟悉的物件映入眼帘——那是一把上好的红木琵琶。看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中学二年级的初夏,耳边似有琵琶声清脆悠扬,笛音幽远清和,还有少年的声音从远至近,语带笑意地呼唤我:“洛潇湘——”“洛潇湘,你又要去练琴吗?”同学在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无精打采地边收拾书包边回答:“是啊。”
-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