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启发式教学理论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在选择教学手段时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
(二)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熟悉性原则:作为启发的材料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感知过且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否则将会启而不发。
准确性原则:启发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处。
及时性原则:启发要及时,就要创设“愤、悱”的情境,就是说以一系列的启发过程,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预言而未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紧张而又活泼的境界。
思维性原则: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思维,思维来自问题,更来自对矛盾的分析。
(三)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它确立了主体教育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是启发式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引导”为工作重点。
三是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双方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师生的双向互动反馈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效果。
四是启发式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启发式教学中,通过老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实现“举一反三”这个启发的最高目标。
二、大学管理学教学现状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社会环境,思维的独立性、思想的可塑性、习惯的群体性、生活的活跃性是他们的鲜明特点。大学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新的教学思潮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提倡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按照原计划进行,有时候因时间紧张,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做好旧知识的巩固,从而教学效果达不到预定目标。再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中影响甚微,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逐渐淡化,他们普遍认为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不再迫切,常常抱着一知半解即可的心态。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学是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其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一定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过分强调其科学性,则易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产生排斥心理;过分强调艺术性,则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同时管理学是一门需要一定实践基础的学科,而象牙塔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往往更多地停留在书本知识和理论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应有的效果打了折扣。
三、启发式教学理论对大学管理学教学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设计者、引导者,这种角色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在惯性思维影响下,很多学生认为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这种被动式学习方式很难让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借助启发式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体现,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建构主义基本理论,管理学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条件进行“填鸭式”灌输,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材施教,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生长出新知识,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知识的加工和转换,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呈现着和主导者,更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丰富或调整学生的理解与经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交流与质疑,批评与纠正,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大学管理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启发与创新
大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将活跃的思维应用到管理学的学习中去,促进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大学生对很多问题都充满着好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管理学理论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求知。在大学管理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要从中去感受管理学理论的学习乐趣,感受学习管理学对自己生活的价值,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取得进步。例如在“需要层次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基于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自主探索“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途径及价值,在这个启发与自主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管理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对学生的点拨
管理学与其他科间的知识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将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调动出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将新旧知识建立连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相关知识的体系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借助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时,教师教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让学生在不完全依靠教师的前提下,主动突破思维的障碍,获得新知。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和内涵;
其次如何将启发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把握好启发的“候”和“度”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如何把启发式教学自然地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科性质及教学条件,探索出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