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投稿
在线选题
学者主页
学术机构
互知阅读
学术动态
开通VIP
登陆
浏览历史>
收藏>
个人中心>
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期刊
文献
发表时间
-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量:183
下载量:0
被引数:3
所在地区:山东济南
所属分类:师范类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
官方网址:
www.sdnu.edu.cn
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70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文献统计: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11 真正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之于人的意义
作者:
柳夕浪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期刊
《福建教育》
2024年42期
22-24 ,共3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人类是最痴迷工具、最崇拜技术的动物,技术开发与工具制造使用的历史构成了人类进化的历史。毛泽东说:“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人类曾经学习打磨石器,后来学习在龟甲、竹简、羊皮上刻写,印刷术发明后方有书可读。到了工业时代,机器实现了工具与技术的结合。历史上的机器主要是人肢体的延伸,解放人的体力;今天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正在替代人类引以为傲的脑力。人类的大量“喂食”与人工智能无穷迭代的自我训练和互动学习,造就了近乎“全知”“全能”的智能,令其成为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12 AI技术赋能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
李寒梅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期刊
《福建教育》
2024年33期
1 ,共1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逐步渗透,以AI技术赋能教学改革成为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的必然选择。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技术的本质“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由此,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我们需要用技术解决什么样的教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教学问题。也就是说,AI技术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功能的发挥,需要以思政课教学“问题导向”为实践范式。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以AI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与评价的改进,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1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一体化研究
作者:
李寒梅
陈晓姝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期刊
《福建教育》
2024年24期
21-26 ,共6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求。以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完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设计与内容安排,转变育人方式,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提升传统美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推进传统美德教育一体化进程,要突出育人目标指向的连续性,逐步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增进育人内容的结构化,强化学习主题的整体性;推动育人方式的进阶式实施,重视学生道德自我构建过程;完善育人评价体系,落实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要求。
关键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传统美德教育;一体化;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14 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内涵分析与培养策略
作者:
毕华林
施观雪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2024年11期
134-140 ,共7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通过结构—性质关系搭建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是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关键。为培养学生宏微结合的学科思维方式,要加强跨尺度联系,重视结构—性质关系的推理过程;重视微观粒子间的电性作用,深化对相互作用的认识;强化结构—性质的双向联系,彰显化学学科的技术特征。
关键词:
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结构—性质关系;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15 课程宣导及其推进
作者:
陈庆新
吉标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2024年11期
67-73 ,共7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课程宣导是以课程为核心的一种宣传、引导活动,涵盖了对课程理念的阐释与宣扬、课程价值的澄明与导引、课程实践的引领与指导。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行动的背景下,课程宣导是课程改革赢得广泛社会支持的现实需要,是课程方案落地实施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课程推广的必要举措。有效推进课程宣导需要秉承“育人为本—达成转化”的宣导立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宣导体系,打造“媒介支撑—空间重塑”的宣导格局。
关键词:
课程宣导;课程改革;课程实施;课程推广;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16 课程共识及其达成
作者:
刘芳
吉标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2024年03期
24-30 ,共7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达成课程共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课程共识是人们在课程理念、课程价值与课程实践等方面形成的共同认识和一致理解,代表着课程理解的“最大公约数”。课程共识彰显了课程改革的公共理性,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而不断演进。当前,囿于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和课程实践论方面还存在诸多纷争与歧见,课程共识难以有效达成,课程改革缺乏内在动力。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校课程高质量发展,须增进课程理解,实现视域融合;消弭课程偏见,涵养课程理性;开展课程审议,强化课程宣导。
关键词:
课程共识;课程改革;课程偏见;课程审议;课程宣导;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17 教科书的文化叙事及教学实现
作者:
李志超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2024年01期
70-76 ,共7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文化叙事”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意义建构,是指某种文化以适合其呈现的叙事策略予以展现,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教科书的文化叙事是教科书对嵌入其中的知识进行叙事化处理,将隐藏在故事情节中的文化价值浸润于学生心灵深处,在固本培元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叙事指向的意义关怀、叙事表达的图文共生和叙事效果的润物无声是教科书文化叙事的特点。教科书文化叙事的向度表现为突显时间向度的“宏大叙事”、书写空间场域的“微小叙事”和运用视角转换的意义“叠写”。为实现教科书文化叙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地,教师须明晰文化主体的叙事思维、把握复调的互动叙事切口、挖掘微小叙事的深刻意蕴和创设留白的叙事支架。
关键词:
教科书;文化叙事;教学实现;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18 如何形成有价值的课程知识
作者:
冯永刚
温晓情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2024年01期
4-12 ,共9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在课程研究领域,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不同,“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提问方式摒弃了传统课程知识观对知识建构主体的理性或权力身份的探讨,强调“主体去中心化”,即将课程知识和权力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检视,追溯主体所在的论述空间的构建路径。“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问题旨在揭示课程知识的实质、课程知识的建构以及课程知识的自然化与常态化过程,描述了课程知识作为限定并传达社会规则的物质性实践的本质属性、由社会和历史双重建构的生成过程以及课程知识所构筑的话语空间对儿童的区隔与规训。积极探索有价值的课程知识形成的多元理路,可借助“碎片化”的思考工具、“当下历史”的研究范式、“社会知识论”的研究方法论,在强化人们对课程知识的警惕与反思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突破课程知识圈围的合法性依据与具体研究方法论,使教育研究者乃至师生有意识,也有能力主动探寻课程知识的多种可能。
关键词:
课程知识观;课程知识;理性系统;生产性权力;社会知识论;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19 借助DIS实验系统探究问题本质 创造高效课堂——以“探究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为例
作者:
蔡建国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期刊
《物理教学》
2024年06期
25-29+15 ,共6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就知道的内容,高中阶段,教师大都仍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层次上。借助DIS学生实验系统,循着科学探究的路线,教师能在课堂上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图象辅助学生探究、理解质量为何是惯性的唯一量度。由此,有限的课时不再成为知识难以深入的羁绊,高效思维的物理课堂得以实现。
关键词:
DIS实验;惯性;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高效课堂;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0 素养能被考出来吗?
作者:
柳夕浪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综合实践分会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
2024年09期
39-41 ,共3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通常我们谈论的考试有单项考和综合考之分。从学习内容角度看,人的一生始终在学习三样东西:知识、技能和态度或价值观。所谓单项考就是对知识、技能、态度或价值观分别进行考查。知识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真相及规律,它是确定的,至少在学术圈是有高度共识的。比如,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这是确定的,是被数学家证明了的定律。那些未被证实或无法被证明的东西,不能称作知识。康德说知识为信仰留有余地,他所说的“知识”就是这个意思。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
1
2
3
4
»
导出/参考文献 (
0
)
点击复制
PDF在线阅读
价格:
0.00
元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支付
同领域学术机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文献量:0
天水师范学院
文献量:5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量:9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文献量:8
渭南师范学院
文献量:11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量:297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1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2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0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文献量:2
同地区学术机构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文献量:0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献量:19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文献量:0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文献量:0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文献量:0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1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文献量:4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文献量:0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文献量:0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文献量:0
关于我们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建议
PDF在线工具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
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
服务热线
400-181-3113
在线咨询
点击立即咨询客服
刊社入口
点击前往刊社入口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