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投稿
在线选题
学者主页
学术机构
互知阅读
学术动态
开通VIP
登陆
浏览历史>
收藏>
个人中心>
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期刊
文献
发表时间
-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量:183
下载量:0
被引数:3
所在地区:山东济南
所属分类:师范类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
官方网址:
www.sdnu.edu.cn
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70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文献统计: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1 强化制度建设,形成改革良好氛围
作者:
徐继存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
2024年01期
7 ,共1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一是需要明确领导责任。地方党委和政府肩负着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责任,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认识,达成基础共识,采取集体行动,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列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日程和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2 学科教学中知识结构化的内涵辨析
作者:
王永明
刘瑾棠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期刊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12期
6-8 ,共3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知识结构化是知识形成一种生态性关系的过程。这种生态性关系包括知识内部形成一种生态性的关系,以及知识和学生主体、现实世界建立一种生态性的关联。由于知识结构化的主体、依据、路径、资源、方式等多样,因此知识结构化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基于知识结构化的教学会逐渐塑造出结构化的教学形态。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3 落实思路与方法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鲁教版新教材“基本思路与方法”内容呈现与教学建议
作者:
毕华林
贾文雨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期刊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4年28期
1-5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发展科学思维是落实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关键。在化学新课标中,“基本思路与方法”是科学思维核心素养在具体学习主题内容的特质化表现。分析新课标中有关“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内容要求,阐述鲁教版新教材中落实“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原则及其编写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鲁教版化学新教材;思路与方法;科学思维;教学建议;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4 初中生物学“探秘‘鱼乐圈’”的跨学科实践探索
作者:
陈昀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一中学
期刊
《中学生物教学》
2024年30期
15-19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探索开发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设计和实施流程,以“探秘‘鱼乐圈’”为例,立足生物学中“鱼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模块,深入挖掘其与物理、化学、语文、劳动和美术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知识点和创新思维的触发点,将生物学知识与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文化资源、人们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在学科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海洋文化、绿色发展理念,培育文化自信,实现跨学科实践的综合育人功能,探索一种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跨学科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鱼乐圈;跨学科实践;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5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思维探析
作者:
王英洁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期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47期
92-96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思维是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统领性思维,涵盖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意识、系统思维和实践理性,能够在铸魂育人、强基固本中发挥引领功能,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进中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在熔铸信仰、实践自觉中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时代,培育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思维,要从意识觉醒、平台联动、制度供给、环境涵养四个方面发力。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一体化思维;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6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何以成为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着眼点
作者:
王友琛
赵锋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期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27期
87-91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理应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作为根本着眼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不是空洞的概念,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并以本质、目的、归宿、中介、动力、评价标准等蕴含推进“第二个结合”的过程。当前,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着眼点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必须将“第二个结合”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时刻保持历史感,坚持真理标准。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着眼点;理论创新;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7 大数据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微型化传播审视
作者:
马勇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期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27期
23-27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大数据建构了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的异化环境,快速巨量是其基本特征,真实易变是其潜在表征,精准预测是其价值所在,隐性沟通是其内在本质。大数据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传播微小化、信息传播碎片化、接受群体算法化、传播结构扁平化,形成新的传播形态和趋向。大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微传播的能力和质量,需要爱国主义教育者在树立大数据思维、把握大数据价值、强化大数据处理、顺应大数据趋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爱国主义信息的整合和转化能力,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精准、更高质量的微信息,从而大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能。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大数据;传播;异化;趋向;转向;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8 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维度
作者:
张丽娟
董振平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期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23期
11-14 ,共4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最新形态,代表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其理论内涵丰富、建设任务重大、价值意蕴深刻。从理论内涵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是“两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从实践路径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历程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衔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必由之路;从价值导向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致力于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倡导并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三重维度;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29 “演化与变异”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考查及其教学启示
作者:
孙伟
朱承熙
王叶堂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期刊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08期
52-55+60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演化与变异”是认识地理系统动态变化的重要方法论。文章依据系统论基本内容,通过研究高考地理试题,归纳了地理系统演化的三个考查方向,即结构、功能、涨落的演变;认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地理系统要素、行为和涨落的作用,通过学生对地理系统演变进程的分析,可实现对学生综合分析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关键词:
演化与变异;高考地理试题;地理系统;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30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识论审视与设计指引
作者:
朱承熙
杨鑫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期刊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04期
9-12 ,共4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个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借助各种器材、用具,使用多种思维、方法,认识跨学科学习内容,形成认识结果的过程。从认识客体的角度,可着重从物质运动层次转化和由于人的复杂性导致的社会现象角度寻找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从认识主体的角度,在制订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时,应将培养学生思维作为重要出发点;从认识工具的角度,可以将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甚至方法论作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从认识过程与结果的角度,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应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尊重其主观性。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论;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
1
2
3
4
»
导出/参考文献 (
0
)
点击复制
PDF在线阅读
价格:
0.00
元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支付
同领域学术机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文献量:0
天水师范学院
文献量:5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量:9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文献量:8
渭南师范学院
文献量:11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量:297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1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2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0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文献量:2
同地区学术机构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文献量:0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献量:19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文献量:0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文献量:0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文献量:0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1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文献量:4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文献量:0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文献量:0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文献量:0
关于我们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建议
PDF在线工具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
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
服务热线
400-181-3113
在线咨询
点击立即咨询客服
刊社入口
点击前往刊社入口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