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献库
教研活动
电子刊
电子书
开通VIP
登录
全部
全部
期刊
图书
文章
搜索
热门搜索:
中学生数理化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英语沙龙
科学咨询
真情
人生与伴侣
西部散文选刊
首页
>
学生必读
>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07期)
收藏
分享到: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07期)
电子刊
高中生学习辅导、高考备考。
电子售价:
¥
2.40
原价:¥
8.00
主
管
单
位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
办
单
位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刊号:CN42-1784/G4
国际刊号:ISSN1674-4772
所
属
分
类
:
学生必读
原貌阅读
立即购买
畅销排行榜
1.人生与伴侣
2024年01期
2.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23年H1期
3.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数学)
2023年H1期
4.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
2023年H1期
5.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数学)
2023年H1期
6.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09期
7.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22年08期
8. 爱情婚姻家庭·上旬
2020年01期
9.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年04期
10. 爱情婚姻家庭
2022年01期
目录
往期回顾
卷首语_校长来了丨 拼搏奋进 振翮远翔——写给新时代高中生
青春,充满着力量;青春,充满着希望。青春的你们,欣逢百年未遇的变革时代,应争做志存高远、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时代新人。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如同定盘星、指南针,关系着大家人生之路的奋斗方向。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作为新时代高中生,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更应确立高远的志向,做矢志不渝的奋斗者。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高擎“立德树人”的鲜明旗帜——2021年高考全国卷4道作文题评析
紧扣时代主题,激励奋发有为
——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须教自我胸中出 切忌随人脚后行——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命题立意解析
真题回放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强化时代感 突出思辨性——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试题评析与导写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试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引导价值观 激励新青年——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分析及下水示范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导引及下水示范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写作构思角度导写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立德树人重思辨 开放多元巧勾连——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综合评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依托学科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注重教考衔接,在巧设情境中立体渗透精神滋养、文化浸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
党史入题,文化浸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因此,语文命题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新篇章尤为重要。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Ⅱ选取卞之琳在1938年创作于延安的小说《石门阵》,引导学生重温历史,感受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评析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下水示范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_考场报告丨 2021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命题解析及下水示范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新高考_下水作文丨 执体育之燧石点理想之灯火
亲爱的表弟:
你好!
你来信告诉我,上高三了,班主任仍然要求你们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对此,你大为不解。因为高三的时间是如此宝贵,怎么可以轻易浪费。
表弟,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赞同你们班主任的做法。我认为,体育实有其大用。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蔡元培也说:“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没有“野蛮”的体魄,何来强健的精神?
新高考_下水作文丨 锻炼可健体 思辨以养德
诚如毛泽东所言,体育锻炼带给人们的益处确实是巨大的:为之,则“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不为,则“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勤于体育锻炼,则身体虚弱者变得身强体健;疏于体育锻炼,则身体强健者转为羸弱多病。此观点看似矛盾相斥,实则对立统一,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生而强大者不必沾沾自喜,生而弱小者更无须自怨自艾。也许我生来体弱,或许这正是上天的考验,要我通过体育锻炼变得强大也说不定。古今中外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人不胜枚举。毛泽东自幼体弱多病,但他酷爱游泳运动,几乎游遍了祖国的江河湖海,体质因此由弱变强。
新高考_下水作文丨 明强弱之理 树凌云之志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强者滥用其强,将转为至弱;而弱者通过勤加锻炼能有所增益,变得强大。此言虽说体育,但道破了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新高考_下水作文丨 红船彰初心 奋斗固伟业
在强敌环视、积贫积弱的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似一剂强心剂,注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提振了中华民族的信心。其虽言体育之功效,但又不止于体育,推而广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秉持这一理念:强者勿自喜,弱者当自强。
新高考_党史学习丨 学习党史守初心 汲取力量担使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熟悉的旋律不时萦绕耳畔。历经岁月的洗礼,这首红色歌曲仍广为传唱。从歌声中我们感悟信仰的力量,激扬奋斗热情,这首歌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更唱出了我们“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新阅读_文本解读丨 看似寻常味无穷——《哦,香雪》中叹词、语气词的妙用
《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代表作之一,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现被选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语言优美,描写精彩,人物鲜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中对人物语言描写中的叹词、语气词运用精妙,这些词语看似十分寻常,实则韵味无穷。
新阅读_国学微课丨 国学经典与立人教育——谈圣人的境界
编者按
自2019年秋季起,国内部分省市高一学生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有关文件精神,本刊遴选出100篇精品,按“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国学经典与成人教育”“国学经典与成才教育”等系列分类刊发,并在杂志官微发布在线微课教学,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国学知识。
新写作_一题三写丨 材料作文“种子精神”写作指导及佳作展示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决心学农。母亲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袁隆平却“死活要学”:“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从那时起,袁隆平把自己比作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
2.美国和日本研究杂交水稻都失败了,很多科学家认为杂交水稻根本不可能成功。袁隆平顶着舆论的压力,经过数年研究,历经成百上千次失败的试验后,终于在1973年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到2004年,全世界20%的水稻采用了袁隆平的杂交技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
新写作_获奖作文丨 记忆里的诗篇
落叶翻飞过画卷,摊开时间的手掌,稚气的少年幻想着未来,一尘不染的还是故乡。
——题记
昼夜消亡,光尾追随黑暗,山水不吹皱风的绸缎,尘世落满肩头,攒了一碗月色。光影蹁跹里,我又想起了那笠帽、红糖汤圆、大蒲扇,这些都是我记忆里的诗篇。
雨,一直在下,远处从山湾里走来的除了奶奶,还有那熟悉的笠帽。
记忆中的雨天总少不了笠帽,什么是笠帽呢?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凭记忆稍做描写,笠帽顶部是平的,用几支竹篾编成挡雨的帽子,轻轻碰一下会发出不大也不小的声音。
新写作_佳作展台丨 笑傲文坛写大侠 快意人生走江湖
早知道金庸写的武侠小说红遍大江南北,可是真正走进他的作品才知那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才知他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作家。
他的武侠世界中,武功的奇招迭出、环环相扣、变幻莫测、美妙绝伦,那是等而次之了;男女爱情的情由心生、自然流露、至纯至美却是现下很难寻觅到的,只能徒生遥羡之情;而人性的率真随性、纯洁善良、洒脱无羁更使现下物欲横流的庸俗凡尘难以企及。
新写作_佳作展台丨 在文秋故居等你
微风迎面,送来一丝凉意,这是一个立冬不久的日子。天气不太冷,心情也很平静。我们怀着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双重亲家”张文秋的无限崇敬,探访位于湖北京山的张文秋故居。
行至青树岭村委会,向西行驶500米左右,再转一个弯,便到了故居所在地——张家湾。湾子不大,有近十户农居呈半月形分布着,湾前一汪绿水,波光粼粼,塘前一条弧线,宛似月钩,看起来竟然如此和谐。而水旁的歪脖子树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湾子里的老人笑着说:“歪脖子树村出人才嘞!”老人的这番话使我们更加满怀期待。一路的风景十分宜人,天色明亮,万物宁静,“人才”便从这平凡的静里诞生。
新写作_佳作展台丨 人有不为也 而后可以有为——观《觉醒年代》有感
在《觉醒年代》中,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等的成长历程。他们有爱国情怀,有历史担当,有为天下先的抱负;他们是探索之人,播撒火种之人。他们担负着发动和激励民众斗志,推翻反动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他们是张岱“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中的圣人。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大有所为,中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新写作_佳作展台丨 吾往矣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寻觅自己的初心,找到真正的热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磨砺活成灌溉,在苦难中坚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终其一生,守护心中的纯澈与光明。面对世人,他们坚定地说出:吾往矣。我们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择一事,终一生”的选择却极其可贵。一生一事,就是在峥嵘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新写作_社团联展丨 传承中华文化的薪火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60分)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民俗风情……都可能涉及文化。文化是经过时间的磨砺依然光泽如新的精神产品,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点、涵养和气质。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文化,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文化得到了彰显,而有些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有的人有文化教养,有的人内心却是一片文化沙漠。
作为高中生,你对现今的文化怎么看?请你结合身边的文化现象,以“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2021年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12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11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10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9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8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7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6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5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4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3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2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01期
相关推荐
1.英语沙龙·少儿
2021年02期
购买全本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07期)
价格:
2.40
元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关于我们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建议
PDF在线工具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
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
服务热线
400-181-3113
在线咨询
点击立即咨询客服
刊社入口
点击前往刊社入口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