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献库
教研活动
电子刊
电子书
开通VIP
登录
全部
全部
期刊
图书
文章
搜索
热门搜索:
中学生数理化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英语沙龙
科学咨询
真情
人生与伴侣
西部散文选刊
首页
>
文学小说
> 西部散文选刊(2022年04期)
收藏
分享到:
西部散文选刊(2022年04期)
电子刊
本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青海省诗歌学会、西北信息报社主办,国际刊号ISSN1674-5213,国内刊号CN63-1067/I,邮发代号52-15。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期刊。
电子售价:
¥
12.00
原价:¥
20.00
主
管
单
位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
办
单
位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
国内刊号:CN11-4461/I
国际刊号:ISSN1009-5071
所
属
分
类
:
文学小说
原貌阅读
立即购买
畅销排行榜
1.人生与伴侣
2024年01期
2.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23年H1期
3.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数学)
2023年H1期
4.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
2023年H1期
5.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数学)
2023年H1期
6.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09期
7.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22年08期
8. 爱情婚姻家庭·上旬
2020年01期
9.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年04期
10. 爱情婚姻家庭
2022年01期
目录
往期回顾
大家丨 乱说乱动
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是一部个体眼中世界的缩小史和一部个体心灵边界的扩张史。有一次参加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论证会,一位自小在兰州黄河边长大的老专家,几乎有些义愤填膺地说,兰州水车作为一个地标式的文化品牌,如果非要复原的话,按照原来的尺寸肯定做不到,但也不能缩小到不像样子,你看看我们复原的水车算个什么东西,那么矮小,那么猥琐,我从小是在水车边玩耍的,那个水车,真叫个气派,高大辉煌,后脖颈都撑直了,才可望见顶端,叶轮旋转起来,水声喧天,水花飞溅,让人感觉到南北两山都在旋转,满城楼宇街衢都在旋转,天地日月都在旋转,看看我们现在复原的那个东西,那能叫复原么。
大家丨 在金湖
朋友说,一起去看运河。
问是哪里,答说淮安。
我最初对运河的了解始于聊城,一个有着“江北水城”称号的鲁西城市。一晃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常在周末约几个朋友,先是一起在密集铺开、喧嚣嘈杂的路边小摊吃过呱嗒、烧饼,喝过羊杂汤或者胡辣汤等等之后,接着跨上自行车一路欢笑着奔向铁塔商场,以及旁边的山陕会馆。作为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城市,运河给它留下了无数印记。那里有全国仅存的临清运河钞关,有号称“天下第一楼”的光岳楼,当然还有延续水城传奇的山陕会馆。
大家丨 沙漠有城叫榆林
无边的毛乌素沙海中,巧夺天工地点缀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城,不能不说是一个夸父追日般的奇迹。这座城就是久负盛名的榆林。
原本沉寂的沙海,因有了榆林城,就有了不一样的生命的活力,再也不是大自然制作的沙海波涛汹涌、怒浪排空,再也不是永远单调而灼热的黄。
实力派丨 塘灯人家
年轻的李姓医师将我引入这面名叫塘灯的神奇之地。
这是一户极恬静、极亲切的人家。房屋四周,峰岭衔接,仿佛波涛浪涌,灞洞河自莽苍的崇山峻岭间奔腾而来,绕过廊前时,浪涛拍击着山岸,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声。
这是一幅纯净的音乐画面,让人感觉舒坦而放松,心中兀地平添几许激情与昂扬气氛。绕房伫立碧绿的松、杉、竹林,一棵棵英勇而无畏,洒脱而率真,竭力烘托出造型别致的房屋的典雅与幽静。尤以廊前两棵造型殊异、颇含气质的梧桐树,伸展开一派蓬勃生机。它们风趣而优雅,高贵而内敛,让人感触到一脉脉生动气息的散发。
实力派丨 甘南水墨
无论置身何处,高原的风总是穿过你的头发,将洁白的哈达和无尽的芳菲,留给大美羚城,好让高原的白云缠绕你。
在这里,除了俯瞰闪光的金顶、肃穆的经幡,还能聆听米拉日巴佛阁的安谧与神圣。
一种缘于诗的空灵,开放在很久以前的天空,像飘忽的玛尼旗和旋转的经筒,一声声,刺破心境。
为了解读雪域最神奇的奥秘,我在游客如织的经路上思索,在众人供奉的观音前伫立,甚至用四十二只手臂上生出的一只眼睛,化为三个字的真谛,镂在心底。
实力派丨 土家汉子的山祭
很小的时候,读过一本书,讲的是号军夺天下的农民起义故事,书名叫什么早就忘记了。那时起,书中主人公刘仪顺,嵌进了小小少年的脑海里。这不光我们同是宝庆府人,更是他骨子里那股“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个性,更有“打死架”的江湖义气“味得安嗯得”(宝庆话,厉害的意思)。他率领的号军起义曾汇集了14个省的义军力量,持续15个春秋,牵制了黔、湘、川、滇等省清军主力,与粤省花都的客家人洪秀全率领的农民起义遥相呼应,在青史留下了一个重要符号。
实力派丨 伟大抗疫精神的精湛呈现——读《天使出征——内蒙古援鄂医疗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2022年虎年春节来临之际,也就是在2020年1月28日内蒙古援鄂医疗队出征两周年的日子里,作为《天使出征——内蒙古援鄂医疗队抗击新冠疫情纪实》(以下简称《天使出征》)一书的忠实读者,我读完了这本纪实散文集。读罢《天使出征》,回顾两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已经取得这场战役的重大胜利,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我们坚信,全球必将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实力派丨 高墩弄人物志
20世纪50年代初租住在2号南厢房的是吴先生一家。
吴濂方(1910—1960)东吴大学理科生,进修三门外语。祖上清朝为官,经历无数变故,到了吴濂方祖父这辈,除了位于苏州齐门弄的房产已无其他经济来源。而房产又经历了一场浩劫:当时的祖屋,前后多进,加上后花园,占了齐门弄(现齐门路南头位置)半边的大部分弄长。因多方欠债逼债紧迫,决定变卖此宅作为还债和维持生计之用。
实力派丨 火红的山丹花
一望无际的锡林郭勒天边乌拉盖草原上,蓝天白云,百鸟歌唱。清澈见底弯弯曲曲的乌拉盖河水源远流长流向远方。雄鹰展翅,骏马飞驰,鸟语花香,牛羊满坡。河水两岸碧绿的原野上,水草肥美,得天独厚。
据史料记载:天边草原乌拉盖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北方人类少数民族活动的足迹,他们逐水草而居,世世代代过着游牧、狩猎、捕鱼的生活,山丹花火红耀眼,飘香万里。
实力派丨 生而平凡,静阅花开
小时,每到周末,我都会骑着自行车,迎着旭日,沐浴着暖暖的夏日,沿着村头野花遍地的小路,走向广阔的田间。
去拔猪菜,去目睹那让人心醉的油菜花。远远地,成片的油菜花就映入我的眼帘,一簇簇,一丛丛。
实力派丨 天山胡杨
生命倒下的过程让我震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说的是天山之中的胡杨。
1981年我在新疆当兵,部队驻地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仑台,是天山深处的一个峡谷。新兵团团部在山下的一片开阔地上,身后是著名的南疆铁路奎先隧道出口,营房围墙是就地取材用河滩上捡来的鹅卵石和铁丝网砌成的,四周高大整齐的白杨将营房掩映其中,军营里整天“一二一”口令不断、练刺杀声、歌声不断,充满了活力,我的青春年华在军营中度过。
实力派丨 一条街,一条流动的河
“印象一条街”是古城众多街道中的一条,位于喀什古城东门内侧,全程与土曼路隔古城墙平行对望,末端和耿恭祠相衔接,于2018年6月初启动建设。整个项目建设遵循“尊重历史、凸显文化、增加业态”的原则,按照“一户一品”的要求把控业态,主流元素有民宿、酒吧、茶馆、旅游纪念品、特色小吃,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让游客“玩在古城、吃在古城、住在古城”。同年9月,中国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活动开幕式,“喀什·印象”一条街像一张文化旅游名片悄然飞扬,当时的32家商户来自天南海北,是“喀什印象一条街”第一批经营者。
实力派丨 风景这边独好
太阳就要落山了,街上行人的脚步比翻动着的书页还要快。由于在书店里没有买到王蒙先生出版的《这边风景》感到心情很失落。看到路上行人匆忙的脚步,觉得应该马上飞到北京或是上海的书店去买才好。
母平昌散文小辑丨 怀念初为人师的那些日子
三十多年前,我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县城七十多公里的一所乡中学任教。
说是一所中学,其实只有四五个班,是典型的秀珍学校。学校办学条件十分差,我在那儿不知不觉地生活了六年,收获了许多,也坚定了我终生为师的信念。
母平昌散文小辑丨 难忘艰难岁月
人生如旅。在无数个寒来暑往中,走过一程又一程,有风亦有雨,有苦亦有甜。半百之年的我,记忆中刻骨铭心的是自己经历的艰难岁月。
母平昌散文小辑丨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参加小升初考试,有幸录取到麻石中学在全区范围内招收的重点生班读初中。教我初中语文的老师变动了三次,三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我一生遇到的好老师。
母平昌散文小辑丨 我的第一次远行
记得1991年暑假的一天,我专程赶到离家七十多公里的学校,领取成人高考录取通知书。拿到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后,得知录取学校成人教育学院新生已开始报名上课了,我得立即到校参加面授学习。
母平昌散文小辑丨 忆当年的劳动课
记得有一次我带已上初中的儿子到城郊走亲戚,路过一片麦地时,我考儿子地里的禾苗叫什么名字,他说叫韭菜。我是啼笑皆非,自责没带孩子到农村上劳动实践课。
母平昌散文小辑丨 怀念岳父
秋雨绵绵的周末,我闲来无事,从书柜中找出尘封已久的相册,翻看老照片,重温过往。翻到已离世10年的岳父照片,看到他那慈祥的面容,勾起我对他的怀念。
母平昌散文小辑丨 记忆中的石磨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川东北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石磨。它是一种研磨工具,主要用来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以制作各种食品。
母平昌散文小辑丨 记忆中的那条上学路
我读初中的学校是在海拔近 1000 米、离家约 20公里、离场镇2公里的山梁上,老地名叫五香庙。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用双脚在连接家和学校的路上,走出人生无悔的旅途。
八仙桌晚餐丨 安得广厦千万间
深秋,静坐着,闲时随意翻读一本书,是冯至先生的《杜甫传》。笔墨纵横间,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徐徐推开数年陈旧的光阴,窥到那个在历史风云滚滚中耸立如初的身影。
八仙桌晚餐丨 相亲
多少年后,我还是没有忘记那次相亲,也是我今生唯一的一次相亲。
那年头农村人找媳妇,大多依托媒人介绍,沿袭相亲这一古老的习俗。
在苏北乡下,通常都把媒人叫作“媒八嘴”。促成一门婚事,男女双方按规矩要请媒人坐八次大席。可见,媒人很受尊重。
每当想起那次相亲,始终觉得亏欠大婶,对不起那个女子,伤害了这个世界上本不该伤害的人。
八仙桌晚餐丨 塔在人间
塔站在城的东南角。这是一座塔在这座古城中最合适的方位,向东,它可以远眺南海万里碧波,看白帆点点;向南,可俯视万顷旷野,随着季节的流向将滚滚的稻浪收于眼底;向西或向北,可鸟瞰城之阡陌,从如蚁般涌动的人流中,感受人间烟火的扑朔迷离。
八仙桌晚餐丨 选择
几载光阴,转眼间就已过去多年,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早已记不清自己做出了多少次选择。可总能想起初中时与伙伴们的一次外出玩耍,记忆里是在一个充满丁香气味的炙热夏天。
八仙桌晚餐丨 雪夜访幽
夜半,天空飘起了雪花。南方人在异乡的土地上与一场雪花相逢,仿佛是遇见了一场金风与玉露,那么欣喜,那么惬意。
八仙桌晚餐丨 白发的修炼
感觉自己老去,是一瞬间的事。
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理发店的镜子里,一撮白发雄赳赳气昂昂地对着我龇牙咧嘴。那一瞬间,我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似的,内心一阵慌乱。在此之前,四十多年的光阴在黑发里无声无息地穿过,我没有强烈地感觉到它的流逝。就在这一刹那,几十年的时光汹涌澎湃着,不由分说,奔到你的眼前。接下来的好长时间,我不敢照镜子。
八仙桌晚餐丨 岚山情,漪水韵
太阳刚刚照满小城,街上车行人聚的繁杂就惊到了我。疫情才刚刚有所控制呀,这人们怎么就耐不住寂寞了?我戴起了口罩,掩紧了口鼻,逃离了小城的喧闹。
八仙桌晚餐丨 父亲的板车与竹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哦,故乡,永远叫游子依恋和动情的故乡啊,此时此刻,思念家乡与亲友乃人之常情!
八仙桌晚餐丨 读书滋味长
我喜欢读书,但不“用功”。“用功”的人不一定真正喜欢读书。
“用功”就往往含有“苦读”的成分,往往为了“求知”而说服自己去涉猎那些本并不感兴趣的书。苏秦头悬梁、锥刺股,面对经典史籍,不眠不休,有苦无乐,那是为了成功而读。这样读书,所造就的是专家、学者。我的嗜好虽然是读书,但我读书,则是凭自己的好恶去选择,把书当作朋友,凭感情去读,用心灵去交流。书伴我工作、生活,陪我迎接星隐日升。“布衣暖,菜羹香,读书滋味长。”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安慰,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宣泄。甚至有时候我都不敢想象,人没有了书的日子该怎样生活。
八仙桌晚餐丨 仙莱纪行
八月初秋,暑气逼人。
我到西樵上金瓯仙莱村那天,刚下过大雨,暑气敌不过风雨,躲到西樵山背凉快去了。在宽阔笔直的村道漫步,身体的每一寸肌肤被夹着小雨点儿的飒爽凉风亲吻着,酣畅、舒爽、服帖。
八仙桌晚餐丨 舌尖上的童年
三月的田野山间。从太平洋上吹来了暖湿的季风,树木花草正在疯长,又到了农村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春天。由温暖的阳光与湿润的泥土通力合作所献上的礼物,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我们这些在田地里奔跑、又缺乏必要的营养补充的身体所必需的蔗糖。于是,一群面有饥色的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走向田野,去寻找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少量的糖分、带着泥土气息的食材。
八仙桌晚餐丨 夜宿曹里
夜,很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雨伴着黑夜不停地下,风也赶过来凑热闹,“呼呼呼……”风掀起水浪,拍击着堤岸。
曹里乡是贾鲁河与双洎河交汇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港湾,能够拴住微风掀起的波浪,孕育着这里千亩良田,也孕育着这里一代代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
旷野高歌丨 洛阳情愫
当我站在洛阳的古城门前时,城墙外一隅的花园里,牡丹花已全部凋零,看不到一丝或红或黄或蓝或紫的颜色。
此时已是六月,热浪阵阵扑面,满城看不到一朵牡丹花,只有绿意葱茏,只有风过修竹,只有蜀葵静开。说实话,我没有跟风在牡丹花盛开时节到洛阳,就是想避开从四面八方涌来看花的游人的摩肩接踵和熙熙攘攘。我感兴趣的是古都洛阳本身,而不是那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旷野高歌丨 一棵老槐树与两所学校——瞻仰大名七师和大名台臣学校
一个细雨蒙蒙的初夏周日早晨,我们一行5人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名参观学习。
我们慢慢从崇礼门(明城南门)驶入大名古城,观赏卧龙古槐。古槐原为明兵、工两部尚书刘遵宪后花园前之树。古槐树皮粗糙,树干约三人合抱才能搂住,因时代变迁,饱经风风雨雨,路面不断加高,几乎贴近地面左右分开,依然枝叶浓郁。古槐树树根的树皮里顽强地生长出一株新枝,挺直身子向上延伸,宛如新生的革命力量。看着左右匍匐着的古槐树干枝,我联想到了大名七师和台臣中学这两所学校。
旷野高歌丨 小羊角辫
“我哩鹏妹唧快困觉觉、我哩鹏妹唧快困觉觉……”
偏僻的山村万籁俱寂,母亲和大姐劳累一天后呼呼入睡,大我两岁多的二姐木兰一只小手抱着我的头、一只小手轻轻地拍着我的胸部、一遍遍翻来覆去地低吟着这句“催眠曲”哄我入睡。
一个个夜晚,或在透过纱窗的月光下、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就这样望着木兰姐那双慈爱的大眼睛,在她的声声“催眠曲”中悄然入睡。
旷野高歌丨 三月的田野
二月,早春,色彩却是口罩的白,压抑,在一个微风的夜晚,终于随风而逝。
三月,盈盈而至,有月华如水,激动一些旁逸斜出,阳光以细柳为指,掀起你的盖头,轻叹,我的锦囊里没有妙计。
缤纷的色彩在枝头凝结为蕾,此时,应该有三月细密的泪,牛毛般的,为我,为大地织一笼轻纱,温润一次绽放,湿湿地明亮,瞬间也即恒远。
旷野高歌丨 西服
丹晨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取出那套尘封已久的西服。它曾辗转四个地方跨越2000多公里,一路跟随她近十二个年头。
有人说12代表着一种爱情的含义:一个人的世界两个人的孤单。那套西服亦如此。你见或不见它,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可它哪曾像个爱情中的人那样幸运,能够被主人时常想起甚至爱戴。
旷野高歌丨 与校为邻
我是一名教师,曾住在校园。学校上课、下课的铃声在家也能听到。那些声音,像音乐一样优美动听。
所在学校是省级美丽校园,校园里绿树掩映,风光迤逦。一弯月牙形的湖水绕着一个小岛,岛上有亭翼然;岛边有文化长廊环绕;廊边杂植兰桂竹木;花木之间,砌了石凳。林荫下,有教师漫步的身影;石凳上,有学生捧读的英姿。
旷野高歌丨 心碑
红联碑——赫然矗立隧道西面不远的龟山上。
仲春的清晨,我乘着春风,从隧道东进口的桃花林,进入凉风有些袭人的隧道口,我没有为洞口优雅的弧形拱门,感到自豪,反而心沁凉意。这穴深幽的隧道,从西向东,通达一点六公里外的沙居麻窝,再伏流至乌江南源的三岔河,它的流程一直向着东方浩瀚的大海,就算千折百回,粉身碎骨。那我们的远方,你可否一直跟随?
旷野高歌丨 梦开始的地方
人生中一次成功,有时就会促成一个梦想,那一次成功就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1994年,我在某商场当营业员,当时单位要在内部挑选一名播音员,于是举办了一场普通话比赛。比赛结束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就写成新闻稿投向了我们当地的报纸《扬中报》。记得后来邮寄给我的稿费单上的签名是孙富民。从那时起,我与孙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一名记者或秘书成了我的梦想。
旷野高歌丨 祖母的棺材
打从我记事起,祖母的床底下就摞着几块棺材板,是泡桐板。祖母花了半辈子才积攒到半副棺材板,她想在六十花甲之前,凑齐一副棺材板,给自己做个棺材。
很多东西一旦被赋予某种特殊名称,就变得神秘。这几块泡桐板名义上已与棺材绑定,必将与死人沾上边,因而有一种魔力排斥着我们的目光,捉迷藏时,也没胆量藏身于泡桐板后面。
祖父撒手人寰时丟下七个未成家的子女,等我记事时,最小的姑姑也已出嫁。大伯坎坷多舛,自顾不暇,二伯漂泊转徙,父亲仨兄弟中最小,祖母住我们家也是顺理成章。她除了干些家务,还照顾着我们家四个兄弟姐妹。牙膏壳猪头骨,甚至连祖母梳下来的头发都让我们兑麦芽糖吃了,祖母唯一的收入是做板刷。
旷野高歌丨 沙漠行者
走进荒无人烟的腾格里沙漠,才发现终究是走过的路少了,读过的书少了。看着一望无际的沙漠、绵延的沙丘、浑茫的天地,深切感受到天之广,地之阔。风卷漫天黄沙,感受着四伏的危机,窗边疾驰而过的仅有的一点绿色和水源,才读懂了无人区神奇的生命,给人以顽强和希望。
旷野高歌丨 妈妈的味道
论“吃”我算是半个讲究人,当然这多半得“怪罪”我那手艺极好的妈妈。不论是荤菜素菜、凉菜热菜、还是煎炒烹炸、油煸炖煮,她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舀一瓢酸甜苦辣下锅,端道道人间美味上桌,吃的那哪里是菜啊?分明是妈妈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旷野高歌丨 母亲
我的母亲和蔼可亲、善良贤惠、心灵手巧、吃苦耐劳、任劳任怨,70岁了还在帮我带二宝,打扫卫生、洗衣服、买菜、做饭,我们让她别这样辛苦,让她家只要带好孩子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等我们下班回家时会做,母亲总笑着对我说“这点累算什么,和小孙孙在一起我高兴啊!”。
天马星座丨 云开雾散日 你我共邀杯
近几天西安的疫情很是危险,牵动着万千中华儿女的心,位于陕蒙交界的我们防控形势也骤然紧张起来。就在降温猛烈的那个深夜,我看到朋友圈里的大家冒着零下20多度低温,顶着寒风、裹着大衣在交界处的大路小道上仔细地查着过往来客,以防有从疫区过来的行人。
天马星座丨 雨韵悠悠
看风和日丽久了,突然怀念起下雨的日子。在那一个个绵长的雨季,坐在窗前,静静地聆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静静地想着心事,让思绪随风飘荡。
天马星座丨 李华的散文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一股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巴山夜雨绵绵无期的惆怅与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思,秋池水涨与思念成疾,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诗人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但是巴山夜雨却因诗人成为天下盛景,被人乐道,诗人也因巴山夜雨而后世闻名。
天马星座丨 文联来了个年轻人
窗外已经暗了下来,下班时间到了。我关了灯,锁上门,见隔壁办公室的小王还在埋头画画,没有离开的意思。顶上的两排灯暗了一排,室内半明半暗。方想起,我办公室的开关管着她那个房间的一半灯光。
天马星座丨 无法停留的爱——黄河口植物部落之婆婆丁
所有素淡的清晨,都会因为对一朵花的流连而变得美妙神奇。就像今天,我本来是到民丰湖边来散步,可被一株婆婆丁抱住了脚。现在,我已和她对视良久,我的目光又习惯性地越过黄河,凝望着利津河子西的方向,那里有一片我童年的婆婆丁,举着金黄的花朵,四周弥漫着天国的芳香。
天马星座丨 包袱
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我是一个拾荒者,不加筛检地把途中遇到的一切收入包袱。一些东西使我愉快,带来短暂的轻松;一些东西使我悲伤,这时的包袱会格外沉重;大多数东西丢入包袱后会让我很难想起。我忽略了它们,或者是我没能理解它的含义,它们只是沉积在包袱里的累积物中,只有在我拥抱一些特殊情绪时会让我感受到它们中某部分的分量。
天马星座丨 人间四月桐花香
今年四月回了一次家乡,再次见到了正值盛开的桐树花,感觉到满心的欢喜。几年未见,家乡的桐花还是熟悉的样子,还是熟悉的味道。
桐树对于在黄河流域一带长大的我们,是再也不能更熟悉的植物了。滚滚的黄河水哺育了黄河两岸的华夏儿女,也吸引了桐树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黄河一带最为普遍的一种树木。桐树分为油桐、梧桐、泡桐等很多种,在我的家乡,最常见桐树就是泡桐的一种,又叫兰考泡桐。桐树是家乡人最钟爱的一种植物。
天马星座丨 母亲的“土味儿”
为了让我们能吃上地道的土鸡蛋,八十多岁的母亲坐着轮椅,拄着双拐,在小镇上半圈半放了四只土鸡。
每次看到母亲踽踽而行坚韧淡定的身影,我眼眶总是湿润的!十多年前,母亲的身体很健壮,肩挑背扛、样样都行。因为过春节做卫生,在无人帮忙的情况下,一个人爬上梯子打扫房顶灰尘,不小心随梯子一起滑落下来,折断了双腿,几次手术后,勉强能下地行走。
天马星座丨 告白冬雪
似乎是为了增添迎接立冬的仪式感,才能在翌日正式拉开冬的幕布,今冬的第一场雪在人们的期盼中终于来了,使得这个周末的清晨格外可爱,人的心情也随冬雪的到来清新美好。
雪花伴着风漫天纷扬、飘飘洒洒,像初来人间的仙子,带着略显含羞的笑容,舞姿轻盈、挥动衣袖,刚落到窗台、大地就羞涩地融化掉,哪知人间早已做好拥抱她的准备。
天马星座丨 做一个有书香气的女子
书香,是我最迷恋的芬芳,天然的香气,带给心灵极大的抚慰,它让我安静下来。我常喜欢穿着旗袍读着书,品着衣服和书香的味道,静静享受时光赋予我的一切。
天马星座丨 青春在奋进中成长
在人生的历程中,与你相遇,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谨以此篇献给亲爱的神东矿区,献给脚下这片洒下青春热血的煤海绿洲。
如果没有那年对大连理工的狂热追逐,如果不是一分之差与之失之交臂,也许生命的历程会完全不同。
天马星座丨 亚东的山
亚东的山,蜿蜒起伏、伟岸高耸、青翠隽永,既给人以钢铁般的启迪,又蕴藏着无尽的诗意。亚东的人,深沉稳重、豪迈坦荡、激情高昂,在峰回路转中跋山涉水,砥砺前行,处处透着朴拙。遥望亚东的山,我就想起它的传说与故事,也想起亚东人的质朴与坚毅。
天马星座丨 梨花开处是故乡
春意正浓,万物勃发,听说八公山周边的梨花开了,景色很美,我也动了心,于前几天领着家人去赏了一番。八公雪海,果然名不虚传。远观,梨花如缕缕白云飘落在山脚;近看,梨花如圣洁的天使,在清风中微微颤栗,撩拨着观者的心,使人油然而生怜爱之情。
天马星座丨 一双美鞋
面壁十年图破壁,父亲的三间低矮的瓦房,白壁依旧;红瓦己紫黑,盖住了风雨,可盖不住半辈子的叹息,连同儿子杨鹏的名字一起叹息。留下来的这点财产,算是共有财产,妹妹,父母都有份。真正属于杨鹏的财富:刚结婚,父亲花的150元买的这双黑亮的皮鞋。这双美鞋,仅此而已。
天马星座丨 七封情书——《海角七号》观后感
一向很少看台湾电影的我,最近一连看了好几部,而富有浓浓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海角七号》让我一时半会思想还沉浸在台湾南方那个叫恒春的城市,那里的世态人情,各色人等是如此接近我们生活的现实,就像是发生在身边的生活一样熟悉和亲切。
天马星座丨 运河东光美食多
“大姐,您的米饭,不够再盛。”
夏日的清晨,我坐在家乡东光的一家早餐店前,热情的店主笑盈盈地将一碗米饭端到我的面前。
“肉您要肥的还是瘦的?”“瘦的”,“好嘞!”
早餐吃米饭加炖肉?对!没错,就是早餐!为了填补空虚了一夜的胃,东光人自创了这一道百吃不厌的美味,据说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时光拾穗丨 我不停下脚步
二十岁那年,我中专毕业,其时国家已经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让学生自主择业。我到处投放简历,但收效甚微。在漫长的等待中,我心烦意乱,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姐姐开导我,与其在家等着着急,不如出去干份工作。
时光拾穗丨 父爱重千钧——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
父亲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初十日出生,今年虽然诞辰90周年,可他已离开我们34年了。一九八八年八月十六日,年仅57岁的父亲因食道癌离世。长子的我,感觉“天”突然塌了。两个姐姐已出嫁,弟弟刚参加工作不久,妹妹初成年,大儿子6岁,小儿子4岁。时年27岁的我,得协助母亲担起七口之家的责任。
时光拾穗丨 我的家乡
离我们很遥远,让我们仰望的唐宋大诗人,他们都到过盱眙,并在第一山上留下了大量的诗作,读着他们的一首首佳作,欣赏着现代书法家的作品,真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让我感到他们如此的亲近和亲切,也觉得作为盱眙人真的自豪和骄傲。
时光拾穗丨 父亲的算盘
父亲房里的柜中,存放着一件老物件——断了算梁的算盘。它是父亲从青丝到白发的记录者,它更是浓郁父爱的见证者。
父亲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姊妹众多,家境贫寒。他不得不读完高小后,辍学回家放牛。
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被推介到生产队做会计。学会算盘的操作,是父亲当时急需做的事儿。
时光拾穗丨 飘窗·法桐
居室的客厅,有一个大飘窗。飘窗正对一条路,路两旁是两行笔直的行道树,是那种有“行道树之王”美誉的法桐树。
因了《法桐树下》,因了那句“多年以后/阳光和法桐树的歌舞/戛然而止”,而对法桐平添了一种神秘和浪漫。
时光拾穗丨 永远的乡愁
在寒风凛冽、空气稀薄的西北高原,只有依偎黄河的土地丰饶潮润,草木葱茏。黄河宽展的两岸和河湟谷地,高大厚实的土墙围拢的院落随处可见,这便是青海河湟地区最典型的民居样式——庄廓。
时光拾穗丨 快握住这双充满正能量的大手
如果你不是医生、警察、殡仪馆工作人员,你敢不敢经常与陌生死者握手?而你又愿不愿意与经常跟尸体打交道的人握手?
时光拾穗丨 一个“坚守诚信”的人
当我看到“坚守诚信”这四个字时,就想起一个人,她是一个平常人,也是我们的同门师弟。她现在已经五十多岁的年纪,但精神饱满,面带善意,人虽瘦些,可是很聪明,善解人意。让她说起话来,朗朗上口,条条在理。左没更名,右没改姓,她就叫周桂艳。
时光拾穗丨 母亲的刀削面
作为地道的陕北人,我从小就喜欢吃面食,尤其是母亲做的西红柿鸡蛋汤的刀削面。
母亲做刀削面,无论是和面用的器皿,还是和面的技巧,汤料的制作,都很讲究,做出的刀削面,非常好吃。那个味儿,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
时光拾穗丨 眺望
我最不忍直视的,就是母亲走到老屋旁边的小山头上,眺望我们离家时的身影。
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现在独自一人住在湖南的老家。那是一个典型的随着年轻人外出发展而不断萎缩的小山村:稀稀疏疏的几座老房子,仿如象棋残局的棋子般散落在半山腰;山上的土地生长着的是一派生机的冬茅和野草,只有在老房子的周围还能看到各种蔬菜瓜果的影子;生活在这里的人,除了和母亲相差不大的老人,就是妇女和小孩;晚上不到九点,人们已经基本进入梦乡,漆黑的夜晚,静谧得有点让人害怕。
时光拾穗丨 听雪
残雪渐渐,日历翻过2月4日。立春过了;又,十五过了;春节过了
暮雪茫茫一望无垠的开阔清寂与无埃的景致,好似沉入了若干年前的梦境里,这刚刚过去的冬季,雪舞的日子,屈指可数。这个城市,浅浅的雪影,清简到几乎盖不住城市、街道,枝头上勾勒的色彩,早飘然于季节里,苍色的淡淡的灰的枝丫,若素笔写生的铅笔画,线条简洁,精细明暗,不是春来柳条的柔而近一一高端的理科生的严谨与纹丝不动。
时光拾穗丨 我的春晚
从没有像今年的春晚一样,过得如此疲累,杂陈五味。
作为一名销售员工,没有节假日可言。越是假期越忙碌。从前大人孩子赶年集,现在大集从市面上消失了,人们有事没事的,都涌到商场超市来了。大年三十,一样门庭熙攘,人声鼎沸。
时光拾穗丨 东山情缘
我所居住的地方,在东山的半山腰,这些年来,我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或者是一边溜达一边对话白云飞鸟,或者是一边坐着一边思考生计,至于下山在什么时候也没个准,有时候也在山上过夜。过夜当然是夏天好一些,有星星有虫鸣作伴,有兴致的话还可以燃些篝火驱赶蚊子顺便烤些土豆玉米什么的。冬天不行,冬天夜里的风太冻。
2023年
2022年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12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11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10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9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8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7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6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5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4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3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2期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1期
相关推荐
1.俪人
2019年03期
购买全本
西部散文选刊(2022年04期)
价格:
12.00
元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关于我们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建议
PDF在线工具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
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
服务热线
400-181-3113
在线咨询
点击立即咨询客服
刊社入口
点击前往刊社入口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