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献库
教研活动
电子刊
电子书
开通VIP
登录
全部
全部
期刊
图书
文章
搜索
热门搜索:
中学生数理化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英语沙龙
科学咨询
真情
人生与伴侣
西部散文选刊
首页
>
文学小说
> 俪人(2019年12期)
收藏
分享到:
俪人(2019年12期)
电子刊
《俪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青海省诗歌学会、西北信息报社主办,国际刊号ISSN1674-5213,国内刊号CN63-1067/I,邮发代号52-15。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期刊。
电子售价:
¥
5.90
原价:¥
20.00
主
管
单
位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
办
单
位
:青海省诗歌学会
国内刊号:CN63 -1067/I
国际刊号: ISSN1674 -5213
所
属
分
类
:
文学小说
原貌阅读
立即购买
畅销排行榜
1.人生与伴侣
2024年01期
2.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23年H1期
3.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数学)
2023年H1期
4.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
2023年H1期
5.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数学)
2023年H1期
6.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09期
7.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22年08期
8. 爱情婚姻家庭·上旬
2020年01期
9.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年04期
10. 爱情婚姻家庭
2022年01期
目录
往期回顾
实力派丨 神木散记
县曰神木,是因为山上的故城之南曾有三株枝柯相连的松树,人们视之为神灵之木,遂以之名县。来神木的时候,本来是走不完的沙原、河沟、土山,使人甚感寂寥;但一接近县城,视野中,茫茫黄土里突然矗起一片新异,一个奇袭,使人心跳加快,精神亢奋,每个神经细胞都激动得闪闪发亮。定睛看时,一道连天的别致屏风横在眼前,好像瀛洲天姥之于李白。那是山吗?是的。但那山绝不同于黄土高原常见的黄土堆成的土山,而是彻头彻尾的石头。那是石山吗?是的。
“青稞散文流派”创作分享会丨 “青稞散文流派”创作分享会前语: 玉青稞金青稞
《西部散文选刊》2019 年第 1 期,头题推出青海“青稞艺术流派散文作品大展”,可谓开门隆重,给足了咱青稞“面子”。巧的是,入选的作家皆来自曾经和如今青稞种植的富集地,即互助、大通和门源三县。门源不用说,众所周知,河湟流域所有区县,唯有互助、大通等地现还有青稞耕种。所以,这些作品正儿八经属于青稞产地原创。本辑的点评专论,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新锐评论家贺颖执笔。来自北京的学者为青海青稞鼓与呼,不啻是一次学术支持交流的锦上添花,也意味着,青稞和青稞写作正在较大范围上引起关注。
“青稞散文流派”创作分享会丨 喜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西部散文选刊》 “青稞艺术流派”散文作品展分享会部分发言
(作者七十年代生于辽宁,现居北京,供职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届《十月》散文双年奖获得者,主要从事文学评论、诗歌、散文、美学随笔等体裁的文学创作。)因为文学之聚,西宁的人间四月天愈发隽永悠长。感谢各位青稞文学流派散文作家的信任,自己得以有幸于去年年底,为这个新生而茁壮的文学流派写下了一篇小文,并得到大家的认可,非常欣慰。这次
书写是我与各位老师的初识,更是我与青稞的初识,也正源于此次书写,使得自己有机缘走近文学的青海,走近文学的青稞,并有缘为此有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互助土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青稞地里的向日葵
梵高的向日葵好像开在花瓶里,就那样朦胧神秘地开了百年,美丽了百年,美丽了人们的想象;而山里丫头月儿的向日葵是鲜活活开在青稞地里的,美丽了远天远地的山嘴嘴。月儿没多少文化,但悟性好。她唱《少年》能唱得人神迷魂乱,摹仿花儿皇后苏平像极。她的针线茶饭满庄子甩梢儿,比如,头天,有人发现她的花衫破了一个洞,第二天那里却开出了 一 朵 红 杏 ,灼 灼 耀人。爱美的女人们啧啧称道,看人家月儿这补丁打的……艳羡不已。还比如,她把粗黑的青稞面干粮烙得光鲜美味,一层儿绿,调了菠菜汁儿,一层儿白,揉了洋芋粉儿。一样的五谷杂粮,在月儿手里像着了魔法般精彩不断,把寡淡日子过得滋味无穷。
互助土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青稞氤氲的乡愁
自走进校门那天起,故乡离我越来越远,到终被遗忘。在家乡人眼中我已不再是故乡的一粒青稞了。青稞的故事已抛下我,又在孕育新的一季收获……我的故乡在祁连余脉的群山里,属于高海拔浅脑山山区,早先大量种植青稞、小油菜,青稞是活命的作物,是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背着干粮上学,是学生们骄傲的记忆。每走进教室,学生们的背包里总会拿出各式面做的馍,更多的是青稞面干粮。
互助土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青稞情结
农历六月是青藏高原赛马的季节,青海河湟的山野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百花飘香,彩蝶纷飞,此时的赛马活动此起彼伏。骑手们喝了一碗青稞酒,摆开阵势,飞身跨马,挥手扬鞭;跑马吃完一盆青稞料,猛蹬前蹄,如风驰电掣,似飞箭离弦。在尘土滚滚中,人马腾云驾雾,碧绿的草地上一道道青烟飞滚而去,伴随着奔马的蹄声而来的则是惊天动地,猛如炸雷落地的呼叫声,助威的狂呼和喝彩的狂喜,直冲高空,山谷里传来阵阵回声。
互助土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另类的一棵青稞
一位农民的不小心,或者一阵风的恶作剧,一粒青稞种子长在了它不该长的地方,它脱离了田地长在了地边的塄坎上野草丛里,于是它经历了别的青稞不曾经历的一种经历。 ——题记
春天,一棵新绿的青稞成长在一丛杂草丛里。这时候杂草还没有成型,青稞也没有扬穗,几乎分不出彼此,于是她们相依为命,她们没有白天鹅或丑小鸭的妒忌和争论。
互助土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酒乡人,酒乡情
我的家乡在互助,那里是出了名的酒乡,香满全国的八大作坊和永庆河就出在那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的有多远,只要提到家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醇香浓厚的青稞美酒。尤其是在饭桌上,只要有人听说我是互助人,就会意味深长地说:“互助的麻雀都能喝四两,何况是人。”言外之意是不喝酒是不行的,就是喝少了都不行,他们的话说的很明白,连麻雀都能喝四两,何况是人。让你不得不舍命陪君子,喝他个一塌糊涂。看来互助人喝酒的名声叫得还真响。
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那一碗清香的麦索儿哟
青稞,以及与青稞有关的记忆,似乎都封存在懵懂儿童和少年不识愁滋味时期。人们居住的城市越来越大,楼房越来越高,离土地越来越远,整日奔波于城市的喧嚣和生活的重负下,便怀念起遥远而宁静的乡村,炊烟袅袅的村庄,甚至充满牛羊粪气息的空气,更怀念每到傍晚时分母亲那声悠长的“尕虎儿,喝汤来!”的乡音。真是年少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天边的青稞
在家乡门源,有两条绵延起伏的山脉,叫冷龙岭和达坂山,它们都是祁连山脉的一部分,祁连山是中国西部赫赫有名的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它绵延800里,总面积 2000 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4000~6000米。在门源境内从西向东,北高南低,两条山脉平行起伏,似两条巨龙奔腾而下,中间形成了宽阔的平川。这里海拔2880米以上,离天很近的地方,有一种神奇的谷物——青稞,这种也叫“裸大麦”的农作物一路披荆斩棘,战胜高海拔,缺水、缺氧、多风、暴晒等环境因素,在贫瘠的土地上硬是落地生根,抽穗结籽,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祁连山下的芸芸众生,这里的人犹如一株一株生长在高原蓝天下的青稞一般,倔强、执着、坚韧。
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怀 念 青 稞
高原春如冬,早早晚晚寒风料峭,在树还没有发芽、花还遥遥无期、草们刚探出头被一场场霜杀的时节,青稞如坚强的勇士,她嫩闪闪的芽率先在田野里出现,先是一点绿绿的尖儿,在土里若隐若现,要不了几日,苗渐长、叶渐壮,她清新郁秀的身姿在黑土黄土之上,一行行、一片片,列成队,齐整青翠,一垄垄在大地上铺展开赏心悦目的美景。
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香不过家乡的青稞面
先民们自从移居门源这片故土,就以吃青稞面为主,青稞面养育门源人几百年,门源人与青稞相依为命数代人。门源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油莱,还有东部地区种的小麦和豌豆。早年青稞占主要地位,后来比例逐渐下降,现在跟油菜种植面积差不多,各占总面积的一半。青稞品种比较多,早年是小亮兰、白浪散、黑老鸦、红六棱,后来增添了肚里黄、莫多吉,上世纪末推广门农一号、北青一号、二号、三号。
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青稞,一个被激活的记忆
早上上班途中,听见附近的小巷子里陡然响起一阵阵鞭炮声。同事大庆说,看来又有一家铺子开张了,不知道这家是经营啥的?于是我俩商量,中午下班去看一看,如果碰巧是家饭馆的话,就可以顺便把中午饭解决掉。果然,中午我俩来到这家门口时,门口堆着一大堆鞭炮纸屑,门上挂着几十条红被面的铺子跟前时,上面的招牌上赫然写着“乡味饭馆”几个大字。果然
是个新饭馆!我俩相视一笑,走进去。
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麦索儿饭
提起麦索儿,出生在青海的老老少少都知道,它是用七八成熟的青稞粒做成的,是我们青海农区一种特有的民间小吃。由于门源地区气候比较独特,适宜种植青稞和油菜,所以,人们将青稞做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时令小吃,给高原特色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我年少的时光里,麦索可以说是一种极为奢侈的食品。八岁那年一个秋日,父母亲干完手头上的活儿,带着我去了自留地。我清楚的记得,父亲站在地头,温和地望着我说:“今晚,我们改善改善生活,美美地吃一顿麦索儿饭!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那些青稞
八月高原,那葱笼一片的青稞地总给人温暖的感觉,青稞长长的麦芒,远远看去,如一层毛茸茸的雾气笼罩在整片田地上,让心柔软,微笑不由地绽放。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的祖父母从青海大通县城下放到脑山农村生活了二十四年,我们姐弟都在农村出生。六岁那年,我们成为“倒流户”回城居住。对于农耕生活,我的记忆停滞于六岁之前。依稀记得四五岁时,逢春耕时节,家家户户要到田间劳作,没人看管的孩子们也被带去地里。有一种用手指粗的枝条编织成的长约两米,宽约八十公分的,用来磨平田地表面土块的农具,叫“耱子”。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梦里青稞香
周日无聊,街道闲游时突然被一缕梦中几度出现的青稞香所吸引,寻香四探,发现高架桥下水果摊旁,真有一处卖鲜青稞的,简易的小推车上放着两大盆绿茵茵的熟青稞,还有一架手工小推磨,这是每年七八月份街头常见的绿青稞销售标配。磨盘缓缓转动,上面磨盘上的青稞一点一点地进入磨眼,又被磨盘碾成一条条细长的条索状纷纷落在磨盘下的塑料布上,这就是青海人爱吃的青稞“麦索儿”。正在一边推磨一边招徕顾客的是一对回族老夫妻。这久违的青稞香和老夫妻满面皱纹的脸上朴实无华的笑容,让我一下子又想起了过世的父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稞散文流派小辑丨 青 稞 岁 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影《红高粱》演出之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红高粱”热,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红高粱,给亿万中国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由 此,我想到了生长在青藏高原的一种农作物——青稞。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在植物的谱系里,青稞是青藏高原的土著。青稞产于西藏、青海,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正好和青藏高原的地域吻合。据资料介绍,青稞在青藏高原的种植历史在3500~4000年,这个时间几乎和中华文明同时。
八仙桌晚餐丨 父亲的名片
父亲从上海回内蒙古农村老家已经有一年多了。父亲在上海的日子里,首先是在宝山的弟弟那里居住。为了买到便宜点的馒头,父亲带着母亲一边散步,一边寻找,有时候要走出好几里路。在农村生活惯了的父母,他们对城里的生活和高楼大厦不是很熟悉。弟弟怕他忘记了路,就把自己的名片给他。名片正面有弟弟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背面是弟弟家的住址。弟弟在上海久隆电力集团上班,久隆电力集团在上海很有名气,是上海电力公司的直属企业,效益和知名度都很不错。
八仙桌晚餐丨 蘑菇在等我(外一篇)
每年夏秋季节,地处滇中高原千里彝山胎盘里的故乡,经过阳光和雨水的不断舔吻,雷声鼓点般的呼唤,漫山遍野的蘑菇,如村庄里一个个呱呱坠地的孩子,孕育而生。此时,把我视作老家“一朵鸡枞”的大哥,总会隔三差五打来电话,催促我回去找蘑菇。我心里明白,是乡情在召唤我,故乡的蘑菇在等我。故乡的蘑菇是一种不需播种、不需耕耘的天然庄稼。不论是树上生长的蘑菇,还是地上生长的蘑菇,谁赶早找到便是谁的。
八仙桌晚餐丨 高原风尘记
多年前的一个八月,难忘的“行路难”。那年,我从大漠深处的茫崖到省会西宁参加一个省摄影界的会议。会议结束后,归心似箭。当日傍晚,即乘上了西行的货车,开始了 1300 多公里的归程。 车,伴随着一曲“天上飘下毛毛细雨,淋湿了我的头发,滋润着大地的胸怀……”疾驶在蜿蜒起伏的公路上,我的心也随同音乐一起飘荡、飞扬,完全陶醉、沉浸在会议结束后的那份轻松感中。可谁也不曾料到,车驶过湟源没多久,发出异样的响声,接连坏了两次。为了赶上同行的车辆,小朱司机只有咬咬牙又慢慢启动了车。
八仙桌晚餐丨 说广东话的 半导体
在我的记忆里,武汉就是我的故乡,这不仅仅因为是我生于斯长于斯,喝着长江水,吃着武昌鱼,更重要的是,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都生活在这里,几十口人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家的概念就在心里扎了根。直到有一天,父亲把爷爷字体隽永的回忆录交到我手里,我才知晓,我的祖籍竟然在广东,而 且,爷爷也不是我从小就认为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透过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模糊的图片愈加清晰。
八仙桌晚餐丨 走进神木,驻足石峁
七月的神木,百花盛开,田禾茁壮,风光旖旎 ,大地尽染 。 宛如一个硕大的天然生态植物园,巍屹在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招之鸟语蝉鸣,蜂忙蝶舞。应 第 十 二届 中 国 西 部 散文 节 暨“ 神 木杯”全国散文征文大赛之邀,引得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作家、诗人“蜂蝶”般纷沓来。当然,我不敢自翊为“蜂蝶”,只是因了“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名份,带着一份对文学的情有独钟和怀着参加本次盛会的激动心情,踏上了神木这方神奇而绮丽的土地。
八仙桌晚餐丨 渝 城 的 秋
当微寒的风掠过城市,南山上的树叶便染上了红色。于是,山城的秋意便浓了起来。秋天,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秋色不尽相同的景致,有的秋叶色彩缤纷,有的硕果浓淡飘香,有的秋景浩渺如幻,秋雾如梦如烟……滟滟波光如雪。瑟瑟风穿落叶,遥树暮生烟。最难忘,巫峡两岸,红遍满山,百里行程,一山未了一山迎,胜似无声的画,赛过无言的诗。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丨 天使的翅膀
转眼之间,外孙子Ethyn过两天就九周岁生日了,九岁的他已经是美国内华达州“天才班”(三年级)的学生。能考进“天才班”的学生,智商可谓是千里挑一,还要通过心理学博士面试才能录取。 “Ethyn真是太棒了,”跟他视频时,我由衷夸赞他说,“今年生日想要什么礼物?wiwi 送你。”“wiwi”是我老家雷州话“梅梅”的读音,是他弟弟给我起的英文名字,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呢!去年我去美国探望他们,一天周末去逛街。出发前,我把两个小家伙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你俩在外不要叫我姥姥,明白吗?”“为什么?您是我妈妈的妈妈就是姥姥啊!”哥哥说。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丨 读吧,让我们内心更强大
前阵子有本刊物报道了目前亚欧几个国家国民平均阅读时间的介绍情况,发现我们国家国民阅读时间和质量都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的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历久弥新,永远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两千多年的游牧文化和一直都在延续的耕读文明,在长达两千多年相互渗透、促进、磨合中形成了我们今天兼收并蓄、包容至鉴,美美与共的独特中华文明。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丨 藏着的北陀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位于潇贺古道的西侧,今昭平县的中部,中间是丘陵地带,四面环山,形状似陀螺,素有小盆地之称。位于桂江北面,故名北陀。全镇总面积为四百一十七平方公里。下辖十三个村委,总人口为3.78万。这样的小镇在贺州有很多个。北陀镇,它不像黄姚古镇一样,山可以入画,水可以入诗。北陀的山水,给人的印象是,它不显山,不露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说北陀是藏着的,掖着的,缘于北陀镇地宫里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博大的精华。换句话说,北陀镇有令你刮目相看的一面。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丨 哈尼文化盛宴
踏上春天的汽车,绿春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一呼啸而过,公路上粉红的樱花排列齐整,在一片片树荫的衬托下似千余名新娘子羞羞答答绽放最美丽的辉煌与灿烂。连日的阴雨在我们到来之际嘎然而止,阳光穿透乌云,绿春县城宛如刚出浴的少妇晶莹剔透。翌日清晨,县城对面的哀牢山上云遮雾绕,错落有致的哈尼山寨披上婚纱,云海包围了树林和山腰,山峰与树尖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丨 记忆中的夏天
盛夏,蔚蓝色的天空挂着火球似的太阳,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散地立在那里。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踩下去像在烤炉上行走。天气闷热得要命,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太阳刚一出来,整个城市像个蒸笼,使人喘不过气来。因为炎热让人们无不汗流浃背,喘息连连。夏天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因为闷热,便滋生出许多烦躁。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丨 洮 河
洮河,这条河流为黄河上游支河流,很早以前旧社会落后,科技不发达,过河只有水浆、木船,在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这条河流,家住在河边的老百姓们经常在河边上玩水,从少年时期就学游泳,刚开始在水浅的地方玩水学游泳,一旦出门就能见到河,天天玩水,长期以来,越玩越会玩,学会游泳浮出水面后,慢慢地游到河水水面中间,可以水面上正常游泳了,特别是夏天,河边上的人为了方便洗澡和锻炼身体,洮河一带的人都在水上游泳,看起来是训练人民军队海上蛙人似的。水面上的船只、水浆、游人,还有放渔网拿鱼钩掉鱼的人群等水上精彩场面。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丨 父亲
少年时不懂父爱,蓦然回首,依旧存在。我不知道如何去用简单的、朴实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描述我对父亲的爱,天生对父亲的畏惧感,天生对父亲的懦弱感,这不是从外表所延伸的,而是真实的源自内心的不安,也许早已深深地给予了内心的枷锁。对父爱的迷茫程度超出了我的认知能力,常说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是这人世间最大的爱却懂得迟了,慢了,没有赶上车站的那最后一列班车,汽笛声久久回绕,刺破了寂静的漫漫长夜,我不能安睡,静静地坐在桌前看着那月儿,回到了从前。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丨 北 疆 之 秋
北疆的秋向来是静悄悄地来,停留的时间极短,总是伴随着一两场冷风一吹而散,于是常会使得人产生错觉:北疆的一年里,只有三季。这样的错觉我亦时常有,可幸运的是,今年的雪只在十月里匆匆忙忙的来过一回,并未早早的吓走秋,我终于还是在秋的尾巴,寻到了它的痕迹,是一个早晨,在十一月里。天色未明的风里还带有一丝夜里的寒意,我踏着晨意向屋后的柏油路走去,我是带有一些期盼的,昨夜入睡时,同舍的朋友告诉我:北疆秋已至,将要行。我似乎一直是个贪婪美的人,离开四季分明的南方两个秋天了,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觉得在这段日子里,不曾饱尝过。
天马星座丨 一树椒香出太行
且不说下伏头村的山,虎头山四面合围、绵延起伏,将小山村搂在怀里安抚;也不说下伏头村的水,丹河水被数度拦截,那干涸的河床、光滑的鹅卵石都在诉说过往的烟云。我要说的是一种树,一种很不起眼,很常见的树——花椒树。是的,是花椒树。就因为它长在了下伏头村老董家的坡道上,长在了荒废的石头房的院墙外而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一关注让我心神荡漾,让我浮想联翩,让我总想为它写点什么。
天马星座丨 汉江船帮与万春铺
汉江,在上古《山海经》里叫沔水,到秦灭亡后称汉江。汉江是汉中人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的秦岭与巴山之间,而后穿越陕西南部的勉县、汉 台、城固、洋县、西乡。经西乡茶镇的新鱼坝流入安康,进入湖北省十堰市入丹江水库。汉江属中国四大水系之一,江河淮汉。由上古流经到现在的汉江,孕育了汉江文化,养育了一江两岸的人们,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从张角的五斗米教到湖广填川,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劳作到先进生产力的改变,从闭塞愚鲁的文化生活到周礼孔孟的传播,从楚国属地到三国争雄,无不与汉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马星座丨 路 途
去阿勒泰的白哈巴村见一位图瓦族(蒙古族)老 者。司机是位约摸四十多岁的惠姓中年汉族男人,不太爱跟我交流,我问一句他答一句,我倍感无趣,便不再打扰他,让他专心致志开车。白哈巴村位于新疆哈巴河县西北部,在中哈边境上,被称为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座落在阿尔泰山脉的山谷平地,村子狭窄,村子前后有两条浅浅的小溪,两条小溪穿过村西的树林,绕村子两侧向东而行,村子周围的山坡上长着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多以松树为主,夹杂着多个品种的杨树,还有少量的白桦树。
天马星座丨 水远山遥,乡愁何寄
不太记得最早接触到这首诗是在哪年哪日,印象中我那时还是在校学生,正沉醉于金庸梁羽生的武侠世界,对风靡校园的琼瑶言情小说尚没多大兴趣,更别提写诗的席慕蓉了。同学把诗抄下来递给我时,出于礼貌和面子,我勉强一看,没想到,读着读着竟有了一丝说不出的感动,十几岁的后生,一个人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异地求学,大约是有些多愁善感的。虽不能百分之百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却觉得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部位被轻轻地撩拨了那么一下。
天马星座丨 金沙江石缘之江边
去金沙江捡石头是酝酿了好久才成行的,因之前经常听资深石友们说,“能拥有几块亲自去金沙江捡的美石,才真正算得上入门级的石友。”为了能成为所谓的藏家,也为了有几块能拿得出手的奇石,我才有了这次远行。 “有险江必有美石”,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据说金沙江还有黑水、绳水、淹水、泸水、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沿河盛产沙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宋代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而改称金沙江。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之说,从而确认了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源的根据。
天马星座丨 骡 马 记 忆
我老家那一带人大多都会说一句话,“三个壮汉,不及一匹瞎骡跛马能干。”若问何故,“那山梁梁,那坡坡儿,不靠骡马咋个吃得成!”老家人会这样理直气壮地回敬你。可说来也奇怪,老家人的认识里,骡子与马匹,图的无非就是驮物拉磨,只要使唤着顺手,都一样。因 之,习惯上将骡和马都唤作马。因为几近家家户户都养马,马场一向都是寨子里最热闹的场所。所谓马场,实为寨子正中的一溜闲地,既供骡马休闲打滚,也为阉割牛马牲口提供便利。去势后的雄性牲口更加矫健勇壮、有力柔顺,更能耐寒冷气候,据说此法最早起源于古老的游牧民族。
天马星座丨 听 蝉 南 阳
蝉虫,是昆虫届的形象大使,憨态可爱的小精灵。自古以来,蝉就享有玉蝉、金蝉的美称,入诗入画入邮票,令人神往。蝉固然不是南阳的特产,可它盛产在南阳。听蝉南阳,别有一番趣味。依我多年的观察:南阳的蝉鸣,是从“三伏”前夕的白天开始的,并随着一、二、三伏的时令顺序,渐次进入高潮,而且夜以继日了。三伏是蝉唱的黄金时段。此后,便是入秋后的式微,直到最后的绝响。粗略算来,蝉鸣的时间有三月许。我又查寻相关资料,得知蝉的幼子若虫,出土前在地下生存的时间,大抵在三、五年间。
小作家训练营作品大展丨 美丽的初冬
掀开透明的玻璃窗,我像往常一样看着窗外的景色。而这一次不同,一缕刺骨的寒风拂面而来,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瑟瑟的初冬已在我身边,它悄无声息地来临了。灰蒙蒙的天空中悠然地漂浮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冰冷的寒气也跟随着雪花的脚步来到了人们的身边。人们浑身颤抖缩成一团,在风雪中茫然失措地奔跑着。汽车似乎也略显焦虑急匆匆地跑来跑去,路上的树木也披上了一层雪白的衣服,让人看着有几分喜爱。初冬景色真是既让人迷醉又让人无计可施呀!
小作家训练营作品大展丨 我的妈妈
有些人的妈妈目光严厉,有些人的妈妈活泼开朗,有些人的妈妈就像一个话匣子一样,还有些人的妈妈长得倾国倾城,还有些人的妈妈……我的妈妈——平平凡凡,为人和善和别的妈妈有所不同。我的妈妈有着一头褐色的短发,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两颗黑宝石一样她有着两条柳叶眉,鼻梁挺直,有一个樱桃小嘴,整体看上去,面容清秀,婀娜多姿,仪态万方。我的妈妈记忆力很好,家里的一切商品价钱都可以记得死死的,不用看一眼单子呢!
小作家训练营作品大展丨 初冬的回忆
初冬的时候,我和调皮的弟弟在空阔的广场上玩耍。天气阴沉沉的,像一张哭丧的脸,不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后来,雪越来越大,密密麻麻的雪花布满了辽阔的天空。我和弟弟开始玩打雪仗,因为我们没戴手套,手被冻得红红的,只能用袖子堆雪人,后来实在冻的受不了了,我和弟弟赶紧匆忙的躲进楼道里。
小作家训练营作品大展丨 阅兵典礼
昨天,晴空万里。我独自一人在姥姥家看电视 。我静静地守候在电视旁边,等待着阅兵典礼的开始。典礼在十点钟正式开始 。 当习爷爷缓缓地走上雄伟的天安门时,此起彼伏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这雄壮的国歌在军乐团的伴奏下弥漫了整个会场,所有的人对着冉冉升起的国旗行着庄严的注目礼。
小作家训练营作品大展丨 猜猜她是谁
她长着一头乌黑发亮且十分柔软的头发,白皙的脸上永远泛动着甜美的笑容。她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她还有一个尖尖的鼻子,鼻子下长着一张樱桃般的小嘴,她笑起来有一个小酒窝,她长着白而发亮的牙齿,一对小耳朵,非常可爱。她很爱看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书她均有涉及,她看起书来很认真,就像入了迷一样谁叫她都听不见,所以她的知识面非常广,能知晓许多东西。她也爱跳舞,画画等……
小作家训练营作品大展丨 我的家乡
一曲悠扬的草原歌曲从远处缓缓地飘来,我就想到了我的家乡——鄂尔多斯。鄂尔多斯位于祖国的北疆,平静的黄河水日日夜夜滋润着这块神奇的土地。鄂尔多斯的蒙语意思是众多宫殿,伟大的成吉思汗曾率领千军万马,在这里扬鞭而过。据说,成吉思汗这里骑马路过时,被美景吸引,不小心马鞭掉落,他说:“我死后,请将我葬这里,我要与它同眠。”
点击文坛丨 漫谈《山祭》的人性光辉
摘要:王蓬的长篇小说《山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作品艺术群像的细致分析,试图集中发掘和深刻认识以姚子怀、冬花为代表的主要人物的个性品质,以及作品通过他们所折射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观音山 美丽善良 豪侠仗义 人性光辉
点击文坛丨 一种回归初心的温暖 ——余乔梅乡情散文漫评
读雷州籍女作家余乔梅散文,总有一股暖暖的温情在富有南国风情的雷歌旋律和乡音中涌动。乡愁是文学作品永恒的题材。在雷州籍女作家笔下,雷歌、雷州话、雷州风情从不缺席,无论是雷歌的乡土情味、雷州人的年俗年味,还是雷州人吃苦耐劳开拓创业的故事,无不在湿润的海风中带着浓浓的乡情感动着每一位读者。擅于创作雷州歌,曾获得“歌解元”、“歌秀才”奖的余乔梅,她将雷歌植入散文,歌与文相得益彰。她的叙事散文《雷歌中的乡情》,正是以雷歌为线,乡情为本的代表;同为叙事散文的《乡音心中留》则以乡音为线,乡情为本,两文异曲同工,是抒写与赞美乡情的代表作。
点击文坛丨 散文选目
暂无简介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俪人
2019年12期
俪人
2019年11期
俪人
2019年10期
俪人
2019年09期
俪人
2019年08期
俪人
2019年07期
俪人
2019年06期
俪人
2019年05期
俪人
2019年04期
俪人
2019年03期
俪人
2019年02期
俪人
2019年01期
相关推荐
1.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04期
购买全本
俪人(2019年12期)
价格:
5.90
元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关于我们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建议
PDF在线工具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
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
服务热线
400-181-3113
在线咨询
点击立即咨询客服
刊社入口
点击前往刊社入口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