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革命文化
韩惊鸣
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时,教师不能做随意的多元解读、臆断发挥,而应尊重历史,尊重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师要正确理解文本,避免曲解、误解文本内涵,引领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交汇,帮助学生在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中汲取正能量。——滕春友《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教学: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人民教育》2020年第10期)语文课程落实革命文化教育,课堂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者,教师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既要守住革命文化底色,也要发挥语文学科特色,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对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新闻、演讲词等不同体裁的革命文化主题作品应分类教学,因文施教,一文一法,凸显各自特点,展现不同风采,避免教学模式固化,体现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内容的生动性和形式多样性。如果说那些“纯文学”作品在教学时应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那么主题明确的革命文化作品在教学时就应充分彰显其人文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