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从“负数认识”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兼评两则《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设计

潘红娟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将“认识负数”调整为“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将其纳入“综合与实践”领域,以主题学习的形式将“负数”这一新知学习融于主题活动中。那么,作为数概念学习内容的“认识负数”,与作为“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路径该有怎样的变化?教师在目标定位、任务设计、学习推进时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借助陈庆橹老师的《更高的视野更深的理解》(以下简称“设计一”)和萧恩颖老师的《借助现实情境理解意义本质》(以下简称“设计二”)两则教学设计来进行分析与解读。
【栏 目】 典型课例
【分 类】 基础教育
【出 处】 《小学教学设计》2024年35期 第27-30页 (共4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潘红娟,. 从“负数认识”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兼评两则《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设计[J]. 小学教学设计 . 2024(35): 27-30.

PDF在线阅读

《从“负数认识”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兼评两则《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设计》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