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唯物史观视域下社会史内容的考察——以三道高考历史试题为例
王晓荣 林桂平
2022年高考文综全国乙卷第42题(以下简称“东汉虎患与德政题”)向考生提供了《后汉书》等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刘陵、法雄、刘平、童恢四位良吏的事迹,设计的问题是“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2023年文综全国乙卷第42题(以下简称“梁启超民德题”)向考生提供了梁启超《新民说》中阐释的“民德”的6个等级,设计的问题是“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第43题(以下简称“时事短评题”)向考生提供了16个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设计的问题是“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这三道题的命制都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考查社会史,呈现“三融”的特征,对高三历史复习实现精准备考提出了“三要”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