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幼时我想做大王,病痛痊愈后我想做医生,理由不是能救死扶伤,而仅仅是觉得医生厉害,连大人都要听他们的话。▲许秀兰说,明明是这条街上最调皮的孩子。明明是我的小名。七八岁的年纪,我个头比同龄人高一截,贪玩、爱闹腾,整天带领一帮朋友四处闯荡,在专属于我们的江湖叱咤风云,是当之无愧的孩子王。在各种武侠电视剧的熏陶下,我在废弃的工地旁找了一座土堆划山为王,小伙伴们则按个头依次封为大弟、二弟、三弟……我豪迈地站在所谓的“山头”,看着我的小弟们整整齐齐地站着,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
摘要:一老师的嘴巴飞快地动着。宋月瞪大眼睛,像长颈鹿一般努力朝讲台伸长脖子。课桌限制了她的发挥,“咣当”一声险些歪倒。这声音不小,砸在老师连贯的讲课声里,像坠落的石头一下子隔断了流淌的小溪。老师的目光扫过来,严肃的神情里掺进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之后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提醒大家注意纪律,只叹了口气,重新就着板书讲下去。宋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小心翼翼地扶正课桌,慢慢把头低下去,直到从长颈鹿缩成鸵鸟,还是那种羽毛全数耷拉着,毫无精气神的鸵鸟。
-
-
-
摘要:发现「角落」——自习室当夜幕降临,教学区逐渐陷入黑暗,它便会亮起明亮的灯,在追梦的少年们身上洒下理想的光辉。它在我心中,无异于殿堂般的存在。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通宵自习室。作为大一新生,我对通宵自习室有所耳闻。当夜幕降临,教学区逐渐陷入黑暗,它便会亮起明亮的灯,在追梦的少年们身上洒下理想的光辉。它在我心中,无异于殿堂般的存在。古有王冕“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
-
摘要:同学很平常地把信放在璐璐的桌上,当时,璐璐正在写该死的似乎永远写不出答案的数学题。这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就跟平常一样。璐璐拿起信,捏起来还有点厚。她看清楚是从哪里寄来的之后,激动得站了起来。同学凑近看了看,问:“什么呀?”璐璐边撕开信封边答道:“一个比赛,应该是一个作文比赛的回信。”信封里躺着几张纸,一张是复赛通知书,一张是交通示意图,还有一张上面写着各种注意事项。
-
摘要:写了多年的草木文字,迄今为止,我已经出版了六本草木散文集。除了散文,我还有一些关于草木的童话和诗歌发表。草木能带给我如此多的创作灵感,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源于对草木的爱。有时提笔,会不自禁地落在草木上。对草木的喜爱生发于幼时住在故乡小城时楼下的小花园。小花园种了各种植物,有香樟、含笑、广玉兰、芭蕉等。童年时我穿梭在这些草木间,与它们彼此陪伴,亲近无比。我总觉得它们并非无知无觉,而是灵动的,
-
摘要:幼时居乡下,长辈们爱出一些字谜来考我。例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听完,我在手心写写画画,根据谜面的字词笔画进行组合,猜出谜底“府”字。渐渐地,我明白这类字谜用的是“拆字”法。后来在教材和课外书上,我又见识到了与“拆字”有关的对联、酒令、趣事等。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家贫,但才思敏捷。一次,他和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文友即兴出联:
-
摘要:若是在河流边长大,没有人不喜欢流动的感觉。河流的风景是流动不息的。河水时而青碧,时而湛蓝,时而黄浊,夕阳西下时刻,则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河流飞溅着洁白的浪花,九曲十八折地从大峡谷中流来,又一泻千里地流向大海。只要曾无数次凭水而立,默默地看江河奔流向海,那鲜活、流动的自然风景,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那种自然的教育将沁入灵魂,从此潺潺、滔滔、汩汩、淙淙,奔流在一个人的血脉之中。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