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每每读到这两句,我就想起L中也有一条人迹罕至的花径,两旁栽满了大叶紫薇。紫薇树下,那是我和燕子的秘密基地。L中是寄宿学校,只有周五放学后能自由出入。那年我们念高一,周末也不愿回家,便同毕业班的学长学姐一起留校。周六下了自习,我们最爱穿过车流,去香气弥漫的巷子里买一份五元的关东煮,再沿着一路蓝紫花走进校门,往右一拐,就能看见灌木丛的右侧掩映着一条花径。
摘要:下课后,人群如沙丁鱼般涌向灰蓝色的食堂,我背起双肩包走向楼梯口,侧着脸看见橘黄色的阳光从建筑的缝隙里漏出来。多数教室已空无一人,只有靠近楼梯口的那间教室里坐着一个男生,柔和的光透过玻璃落在他的脸颊上,他低头写着字,纤细的手指一晃一晃的,仿佛翩跹的蝶翅。高一那年,学校社团招新,我加入了文学社,就这样认识了他。
摘要:一老师的嘴巴飞快地动着。宋月瞪大眼睛,像长颈鹿一般努力朝讲台伸长脖子。课桌限制了她的发挥,“咣当”一声险些歪倒。这声音不小,砸在老师连贯的讲课声里,像坠落的石头一下子隔断了流淌的小溪。老师的目光扫过来,严肃的神情里掺进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之后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提醒大家注意纪律,只叹了口气,重新就着板书讲下去。宋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小心翼翼地扶正课桌,慢慢把头低下去,直到从长颈鹿缩成鸵鸟,还是那种羽毛全数耷拉着,毫无精气神的鸵鸟。
摘要:小孩子似乎是无法拒绝氢气球的,在我眼里,那是用美梦填充起来的彩色云朵。幼时生活的小城里,氢气球总是悄悄地出现在每一个有稚嫩童声的角落。而我的童年里,氢气球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放学时,妈妈总会安静地站在园门口等我。那么多的家长,每一位都很努力地向前挤,她却不争不抢,很“佛系”地站在人群的最后等着我,局外人一样。很多年以后,我和妈妈聊起这些事,
摘要:1号教学楼后面有一栋两层的老楼,是校图书馆。老楼的墙上爬满了花,开得极艳极壮观。每次走到图书馆门口,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赞叹这一墙令人惊艳的美,也感叹这栋满载时光的老图书馆就要被拆掉了。从开学起每周五的活动课,学习委员都需要来图书馆填写借阅记录,虽然学校的图书馆从未对我们开放过。听说有校友赞助了新的图书馆,到时候不但会修建新楼,还会增加书目,所以需要借阅记录来确定书籍种类和册数。于是我们便得在一个学期里创造出两年的借阅记录。
摘要:每至大叶紫薇花绚烂如霞的季节,往事就纷纷冒出了头。●遇见陈思怡那天,我格外狼狈。月考时,我因为熬夜看小说,精神涣散,最后竟连语文作文都没写成,闹了个大笑话。随后,陈芸老师又在课堂上将我拎出来狠批。我本来心里也难受,老师的几句狠话更让我心焦。下课铃一响,我就夺门而出。我闷着头跑,一不小心摔倒在地,膝盖被坚硬的水泥地擦去了一层皮,渗着血丝。
摘要:★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家里换了大房子。搬家前夕我收拾房间,清理床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棕色的长方形木箱。灰尘在空气中悠然飞舞,我轻轻将尘封了几年的箱子打开,一样熟悉的物件映入眼帘——那是一把上好的红木琵琶。看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中学二年级的初夏,耳边似有琵琶声清脆悠扬,笛音幽远清和,还有少年的声音从远至近,语带笑意地呼唤我:“洛潇湘——”“洛潇湘,你又要去练琴吗?”同学在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无精打采地边收拾书包边回答:“是啊。”
摘要:世间许多人都是如此,微小又倔强地发着光。我注意到她,是因为她的画很特别。我叫她“小熊”。很巧,新学期我们成了同桌。我们都喜欢画画,不同的是,我除了画画还有很多兴趣爱好,而她似乎只痴迷于此。小学的我们没有太多烦恼,那时天空是五颜六色的,下课后走廊里到处都是疯闹追逐的学生。她长长的羊角辫划出一道道弧线,红裙上是纯白的圆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刚好照亮了她一半的桌子。夏季的阳光总是那么热烈,炙烤得连木桌都发烫,一颗颗年轻而滚烫的心也在童年的记忆里发光。
摘要:有些遇见是毫不讲理的。楚晴刚好在角落里揉着眼睛抬起头来,偏偏他不打招呼就闯进了眼睛。恰逢那时掌声如潮,窗外绿枝稀疏,漏了些破碎的日光进来。他穿了件校服白衬衫,一半脸庞被蒙上了柔光,在讲台上站成一棵白杨。楚晴愣在原地,一颗心猛地被击中。此前,她沉迷小说,并不关心身边来来往往的同学,那晚,她几乎整夜没睡,翻遍先前看过的小说,笃定他就是从小说走出来的白衣少年,完全符合她的青春期幻想。
摘要:大课间发呆时,偶然想起他学人耍帅转笔,甩出后弯腰捡笔的狼狈模样,我乐不可支,连忙将刚才所想记下。还没写完,脸颊忽然传来冰凉的触感,抬头,他站在我桌前,拿着一瓶柠檬水,“写什么呢?这么专心!”“啪”的一声,我将烫手山芋合起,手忙脚乱地往包里塞,嘴上却毫不客气:“干吗吓人啊?我写点日记,你管不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