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读初三的时候,不知哪里刮来一股“时尚风”,班里的女生不约而同留起了齐刘海。她们在头顶扎上一个马尾辫或者盘成丸子头,俏皮又灵动,这让一头“沙发”的我也跃跃欲试。尽管深知自己的发质不好,平时若披头散发便宛如“金毛狮王”,但为了紧跟潮流,我决心赌一把。某个周末,我兴冲冲地跑进理发店,拿出一张海报,要求理发师“照葫芦画瓢”,给我整出明星同款发型。
摘要:一程沁因为忘带钥匙而爸妈还没有下班被锁在门外。随着天越来越黑,她也越来越害怕,最后便扯着嗓子在楼道里哭了起来。“小朋友,你怎么啦?”“哒”的一声,对面的门打开了。很多年后,程沁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依然为魏西洲妈妈的美貌而感到惊艳。“魏西洲,我当年觉得你妈整个人都在发光!”“拜托,她又不是奥特曼。”魏西洲扯扯嘴角,有点无奈,“而且,你怎么不记得我?因为你死活不肯进我家,我搬了小板凳陪你坐在楼道里喂蚊子,还给你拿了一大堆好吃的。”
摘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过后,班主任重新调整了班级的座位,组成了两两结对的成绩互助小组。就这样,我和班里那个坐在角落、名为叶锌铜的沉默的男生有了交集。叶锌铜的理科成绩非常好,但文科却略逊一筹,而我的文科成绩不错,可理科成绩却一塌糊涂。此时,班级里的位置换得差不多了,同学们都和自己的新同桌说说笑笑,只有我们二人十分安静,这让我这个话痨感觉有些浑身不自在,只能百无聊赖地吃着放在桌洞里的薯片。
摘要:1我第一次去宿舍楼五楼,是因为一件困扰了我几天的事。半夜一点,我蹑手蹑脚地逃出宿舍,离我远去的不只有宿舍,还有那烦闷焦躁的心情。虽然我没有开口向任何人求助,但好友小丁仍察觉到我最近遇到了困难。她告诉我,宿舍楼五楼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或许可以解决我的问题。我对此表示怀疑,但我还是去了。和小丁碰头后,我们快步走到五楼,让我不敢相信的是,那个地方,也就是514号房间的门口,已经排了五个人。
摘要:胭脂路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美。路的两边都是破旧的房屋,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路边虽然有垃圾桶,可总有人把零食包装袋或者饮料瓶扔在地上。路面坑坑洼洼,有一些小石头,一到下雨天就很难走……每天上下学,我都要经过胭脂路。大多的时候,我戴着耳机听喜欢的歌,偶尔会看看路旁的风景,然后感叹胭脂路这么个好名字就这样被浪费了。记不清从哪一天开始,我总在胭脂路上看到他。他个子很高,很瘦,利落的短发,穿着一中的校服,书包漫不经心地背在肩上。他走路很快,目不斜视,我总是不经意就加快脚步,跟他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摘要:1在贩卖机操作面板上选中商品,然后把硬币投进投币槽,稍等片刻,就能在取物口收获想要的东西。明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叶子青却卡在了第二步。无论她怎么努力,手上的硬币都塞不进投币槽。叶子青刚刚得知自己的期中成绩,她高中以来第一次考得如此一塌糊涂,本就心情不佳,现在连买一罐可乐这种小事都不能称心如意,一时间觉得受到了自动贩卖机莫大的挑衅。于是,越是这样,她越要和贩卖机死磕。身后有人走过来,显然也是要买东西的。那人很有礼貌,不急不躁,在后面安静排队等她买完。
摘要:夏天是我的闺蜜,我们住在一个宿舍,床铺紧挨着,晚上熄灯以后我们会小声地说话。夏天有一个小小的MP3,我俩共用一副耳机。她最喜欢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她说这首歌里有淡淡的忧伤,像是雨后的苔藓,湿漉漉软绵绵的。那时我正迷恋三毛,喜欢齐豫唱的《橄榄树》,歌词是三毛写的,把流浪生活写得很潇洒。
摘要:■我与林宇泓相逢很早,但相识很晚。初中的时候,我和林宇泓都在校鼓乐队,他是小号手,我是小鼓手。每天放学后,我们鼓乐队都要在操场集合训练,这是我一天中唯一能与他相处的时光。说是“相处”,其实并不准确,只是我在队伍之中远远地望向他,看他几眼。看他认真地训练,纤长的手指在号键上翻飞,神采飞扬;抑或只是看他随性地站在那儿,同旁人谈天说地,温柔莞尔。我们的初中很大,一个年级有28个班,一千多个学生,独占了一整幢教学楼。我在二班,他在二十三班,隔着三层楼的距离。我不能常遇上他,除了每天鼓乐队的训练,再就是轮上值日的时候,我会特意从他们班的窗口经过。
摘要:陈多渔想,人与人之间真的有一种奇妙的磁场,比如她脑袋一热,非要陪木北赢回一场无聊的赌约。1三天前,陈多渔穿着校服,背靠在后操场的榕树下,高高瘦瘦的男生站在她对面,影子又长又大。他一头天然卷不听话地翘起来,眼睛飞快地抬起来看看陈多渔,又飞快地低下去。“木北,支支吾吾半天,你到底要做什么?”问这话的时候,陈多渔紧张地跺了跺脚。毕竟这是她第一次大课间被男生叫到后操场,来的路上心里的小鹿一直乱撞,她的步伐轻飘飘的,几乎要眩晕了。
摘要:◆做叶脉书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捡一片硬而厚的叶,用药水将树叶煮至发黄,捞出,刷掉软烂的表皮和叶肉组织。用纸吸干水分后,侧脉呈羽毛状散开,细长又薄。塑封完毕,我小心翼翼地将整片叶脉拢在掌心。如果我想,我大可用蓝墨水为这片叶脉染就一抹最爱的明蓝,可我在叶柄系上一束流苏后,便将“新鲜出炉”的书签放入义卖篮中。收拾完桌面,我刚背起书包,就碰上何与泽拿着几片榄仁树叶进来,他问我:“社团活动才开始,你就要走了吗?”
摘要:“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每每读到这两句,我就想起L中也有一条人迹罕至的花径,两旁栽满了大叶紫薇。紫薇树下,那是我和燕子的秘密基地。L中是寄宿学校,只有周五放学后能自由出入。那年我们念高一,周末也不愿回家,便同毕业班的学长学姐一起留校。周六下了自习,我们最爱穿过车流,去香气弥漫的巷子里买一份五元的关东煮,再沿着一路蓝紫花走进校门,往右一拐,就能看见灌木丛的右侧掩映着一条花径。
摘要:下课后,人群如沙丁鱼般涌向灰蓝色的食堂,我背起双肩包走向楼梯口,侧着脸看见橘黄色的阳光从建筑的缝隙里漏出来。多数教室已空无一人,只有靠近楼梯口的那间教室里坐着一个男生,柔和的光透过玻璃落在他的脸颊上,他低头写着字,纤细的手指一晃一晃的,仿佛翩跹的蝶翅。高一那年,学校社团招新,我加入了文学社,就这样认识了他。
摘要:一老师的嘴巴飞快地动着。宋月瞪大眼睛,像长颈鹿一般努力朝讲台伸长脖子。课桌限制了她的发挥,“咣当”一声险些歪倒。这声音不小,砸在老师连贯的讲课声里,像坠落的石头一下子隔断了流淌的小溪。老师的目光扫过来,严肃的神情里掺进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之后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提醒大家注意纪律,只叹了口气,重新就着板书讲下去。宋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小心翼翼地扶正课桌,慢慢把头低下去,直到从长颈鹿缩成鸵鸟,还是那种羽毛全数耷拉着,毫无精气神的鸵鸟。
摘要:小孩子似乎是无法拒绝氢气球的,在我眼里,那是用美梦填充起来的彩色云朵。幼时生活的小城里,氢气球总是悄悄地出现在每一个有稚嫩童声的角落。而我的童年里,氢气球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放学时,妈妈总会安静地站在园门口等我。那么多的家长,每一位都很努力地向前挤,她却不争不抢,很“佛系”地站在人群的最后等着我,局外人一样。很多年以后,我和妈妈聊起这些事,
摘要:1号教学楼后面有一栋两层的老楼,是校图书馆。老楼的墙上爬满了花,开得极艳极壮观。每次走到图书馆门口,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赞叹这一墙令人惊艳的美,也感叹这栋满载时光的老图书馆就要被拆掉了。从开学起每周五的活动课,学习委员都需要来图书馆填写借阅记录,虽然学校的图书馆从未对我们开放过。听说有校友赞助了新的图书馆,到时候不但会修建新楼,还会增加书目,所以需要借阅记录来确定书籍种类和册数。于是我们便得在一个学期里创造出两年的借阅记录。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