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例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在讲授秦国历史时经常拓展学习内容,在开阔学生对秦国相关内容的认识的同时可能存在对秦国一些内容缺乏论证的情况,如夸大秦国生产方式的落后、突出秦国礼制和文化的野蛮、刻意强调秦国在商鞅变法前的孤立和弱小等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同时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然,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现象有违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基于此,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秦国相关内容易出现偏颇的几个问题进行质疑与明晰,以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