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如何在纸笔测试的试题命制中得以实现,以全面而有效地评价学生素养水平,这是当前需要明确的问题。根据语文课程性质及其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语文试题应具备积累性、建构性、表现性和综合性特征。从课程功能来观察语文命题,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主要功能,语文试题如果不是基于语言运用进行考查,就失去了其生命价值;语言文字运用与思维发展是一种协同作用的关系,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而审美创造需要以思维来支撑,语文命题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鉴赏美,并以语言表现的形式传达出美感;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中的宗旨,语文命题要注重中华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是统一于一体的,不能割裂,语文命题一定要注意体现试题对核心素养考查的整体性。
摘要:古诗文阅读测评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古诗文的阅读素养,这就需要反思长期以来命题的模式化和机械化、过于注重课内内容、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等问题,进一步明晰古诗文阅读命题的基本取向,确立古诗文阅读命题的大致原则。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新课标理念的研究,古诗文命题应该以文意理解为核心,突破传统命题模式,命制贴合文本的试题;注重文本体式和特征,对文言经典和文学经典要有不同的命题侧重点;强化知识的迁移,利用课外作品考查学生结构化知识的运用;创设具体情境,实现优秀传统诗文与现实紧密联系,凸显“古为今用”的价值;探索整体性、结构化测试,使命题不再碎片化、点状式。
摘要:思辨性阅读不等同于议论文阅读,它作为一种态度和方式,体现在各类文体阅读中。思辨取决于阅读目的,而与文体、内容、风格没有必然关系;思辨性阅读命题的素材选择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既可以是论说文,也可以是哲理散文、实用作品、诗词作品等。思辨性阅读的命题要着眼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努力引导理性而深度的思考,培养开放而创新的品质,同时要树立基于文本、整体观照的意识,以免因无视文本的客观性而陷入天马行空或胡言乱语的困境。不同类型文本的思辨性阅读试题,其命制方法和呈现形态也是各异的。论说性文本的思辨性试题命制,主要指向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评价文本观点或运用文本观点进行评价等方面;其他文本的思辨性试题,则包括阐述自我感悟类试题、基于文本不同角度的评价类试题、反思阅读过程的试题等,类型非常丰富。
摘要:实用性阅读测评的实质,就是考查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素养水平。随着时代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其阅读素材日益多元化,组合方式也呈多样化态势。实用性阅读命题素材选择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反映真实生活状态,体现真实阅读内涵。要深度反思当前实用性阅读命题忽视阅读主体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与真实生活情境对接,调动语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并参与到意义的建构中,以展现其语文素养水平。实用性阅读命题要以信息理解和整合为基础,以现实问题解决为归依,要能引导学生对文本形式、内容和学习活动做反思和评价,调控其学习行为,助力其成为成熟的阅读者。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