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灵留白处,留一处给诗。“空旷的一天无事发生”,这句话描述的大概并非真的无所事事,而是一种“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闲暇。细想起来,自己距离这样的日子已太久远,读书的时候常有,刚工作那几年偶尔勉力为之,如今是愈发艰难了。人常追求“满”,追求“充实”,追求“拥有”。在鼓励勤奋发家的文化语境里,要是有人在街上四处晃悠不干正事,肯定是要被嫌弃的。
摘要:心灵留白处,留一处给诗。“留下来”三个字,是请求,也是希冀。不过,每一次的请求都被拒绝。一朵花,一只蜘蛛,一片叶子……在这请求面前纷纷沉默、出逃。自然之物虽然最为怡情,却无法“留下来”,保持不变。不变对于始终变化的万事万物来说,是困难的。然而,当“我”对爱说:留下来。每一个爱都回答,永远。在易朽的事物面前,“我”的爱和决心愈发坚固。这如何叫人不动容?
摘要:心灵留白处,留一处给诗。许多年前到一家非常有个性的公司应聘,被要求在简历中描述擅长的事,我写:我非常擅长爱人,我也曾“以爱成名”。的确,二十出头的年纪,浑身是劲儿,有用不完的力气,就像王小波那句广为流传的独白: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当生活还未真正展开,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前面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无穷的想象力。
摘要:心灵留白处,留一处给诗。人们白天劳作,夜晚沉睡。黑色的幕布笼罩着大地。夜色,沉寂又温柔。我总在想,我入睡之后的世界长什么样?是万籁俱寂,还是在某处暗流涌动,发生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我常常为自己失去夜晚的时光而感叹不已,好像夜色是被人的睡眠浪费了。而月亮见证着这一切,它永恒地存在于黑夜,与夜晚绑定在一起,所以“月亮也是时间的囚徒”。
摘要:心灵留白处,留一处给诗。春天,当然是越多越好,当然是怎么过也过不完最好。小时候过春天,是在一场又一场连绵不绝的雨中,看雨滴飞落摔在池子里;又或是在寂静的深夜听雨,滴答,滴答,由点至面,再成片成片交替堆叠。清明时节去爬山,各色各样的花有些清瘦地开一点,整簇堆在一起;道路两旁,山间小道,整座山从浅绿到深绿,最后一发不可收地变成了绿的海洋。
摘要:心灵留白处,留一处给诗。为什么“我”是一件“被你穿错了的雨衣”?是因为“你”其实不需要这件雨衣,还是雨衣不合身?不需要,但还是“用完了”。如此看来,这是一件被错误使用过的共享雨衣。当一件事物被共享,它会在不同的时刻被不同的人需要。共享事物的本质,或许是让被共享事物永远在真正需要它的人手中,在某个时刻,或在某个时间段。这也意味着,永远不会有人真正地占有它,把它据为己有。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