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人小赋中,杜牧《阿房宫赋》是一篇经典佳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人们的重视,更是被清代李扶九赞誉为“古来之赋,此为第一”[1]。此文广为传颂,历代选本多有选入,也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必背篇目。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2]教师教学也常常从赋的文体特征出发,将注意力集中在文中的铺写与议论。然而,清人金圣叹评此文时早就告诫过读者:“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细读之。”[3]本文拟逐字细读《阿房宫赋》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十二字,以便体悟作者的匠心,进而更好地理解全文。
摘要:门的原型蕴涵在穴居与巢居的建筑方式与生活方式之中。《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1]《韩非子·五蠹》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2]建筑供人居住,自当需要人通过,这就产生了门。《说文解字》以“闻”解释门,“门,闻也”。清代段玉裁注释说:“闻者,谓外可闻于内,内可闻于外也。”[3]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