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末以来,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包括“增知育情”“国民教育”“服务政治和生产”“开门办学”和“公民素养教育”。在课程地位方面,地理课程经历了高位发展的五十年、下滑衰落的二十年,最终在改革中踏上了复兴之路。在课程目标方面,经历了“知识学习+情感教育”“知识学习+个人修养”“知识与技能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到“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素养目标”的转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理教育的创新之路有“拨乱反正,实现地理教育回归”“遵循法规,调整地理教育内容”“面向生活,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未来课程方面,有“横向整合”“纵向衔接”“整体推进”“分级测评”等愿景。放眼世界,古希腊时期,国外地理课程就有“作为地球描述的课程观”,到20世纪80年代,国外地理课程内容由学术性转变为生活性,着眼学生地理素养等的培养。可见,未来地理课程将日趋统整与开放。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