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数智时代“大思政课”空间建构的基本逻辑、关键问题与实践进路

刘朝晖

南京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数智技术推动下,“大思政课”的空间形态遵循其内在的技术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和主体逻辑,呈现出多维度拓展与融合的趋势。同时,技术手段与教育手段深度融合不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偏离,可能致使“大思政课”的空间延伸陷入优质资源共享不畅、知识载体设计单一、离身交往日趋普遍、情感连接脆弱断续等困境。这些问题相互关联,共同制约着“大思政课”在物理空间、知识空间、交往空间和情感空间进行有效建构。对此,有必要把握变革机遇,平衡虚实关系、建立交往规约、力求因材施教、丰富经历场景,推动“大思政课”空间形态实现具身与离身的统一、开放与规范的统一、个体与群体的统一、知识与情感的统一,进而以更丰富的场景和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为其知识迁移、社会交互及高阶思维发展提供支持。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刘朝晖,. 数智时代“大思政课”空间建构的基本逻辑、关键问题与实践进路[J]. 教育科学研究 . 2025(09): 13-18.

PDF在线阅读

《数智时代“大思政课”空间建构的基本逻辑、关键问题与实践进路》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