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视域下追求理解的教学反思
谢南山 艾刚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课的新课标要求是:“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U其实,“了解”层次的内容可以通过设计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检测,以评估学生“了解”的情况:但是“理解”层次就比较难。“理解掌握”它指向的是高阶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学习掌握”下的重要指标,其指标表现为: “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系统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地把握新信息的实质,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口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究竞什么是“理解”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与学生而言,怎样教与学,才算是“理解”?笔者以选必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例,在“教学评”视域下,对此进行教学反思,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