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语词变迁与近现代中国“慈善”概念的形成

章可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古代中国文献中不乏“慈善”两字连用的例子,而其涵义多为形容仁慈、善良的个人品性。近现代的“慈善”是新型二字词,对应新传入概念,主要指扶助弱者的社会性行为和事业。汉语“慈善”新词源自日语同形汉字词,日语中该词今义大约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19世纪90年代建立与英语“charity”等词的对译关系。中文“慈善”新词在20世纪初开始被大规模使用。从19世纪末到民国初年,“人道”“泛爱”“公益”等涵义相近的利他性概念接连出现和流行,形成了特定的“概念群”,从而塑造了“慈善”概念的涵义边界。
【栏 目】 概念史研究
【分 类】 中等教育
【出 处】 《历史教学问题》2024年02期 第10-17+169页 (共9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章可,. 语词变迁与近现代中国“慈善”概念的形成[J]. 历史教学问题 . 2024(02): 10-17+169.

PDF在线阅读

《语词变迁与近现代中国“慈善”概念的形成》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