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例研究中发展教师对教与学的理解——以“数学课例精修坊”实践为例
杨海燕
课例研究是以课为载体,专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的合作性研究。课例研究如何能更好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对教与学的理解?本研究以J小学“数学课例精修坊”实践为例,在描述和分析本次课例精修主要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团队教师的研修日志,从“基于教学情景中的数据分析反思教与学”“认识和研究学生个体间学习差异对教学的意义”“建立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学习共同体”等三个方面揭示本次研究的成果。一、研究背景和技术路线作为区域课例研究的实践,浦东新区J小学开展了“三年级数学‘周长’单元教学课例精修工坊”系列活动。区县的科研人员与J小学的10多名数学教师组成团队,前后历时两个月,一起开展课例研究。从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到设计前后测试题、基于前后测设计教学,到开展课堂观察、课后研讨交流,再到撰写研修日志,整个研究活动深入、有序地开展(如图1所示)。本次课例研究为教师近距离认识课堂、了解学生、了解真实的学习历程提供了完整和有力的证据,在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力地丰富和促进了教师对教与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