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调研报告——以汉中某四校“大家访”情况为例
李建强 张琰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会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带来多少新问题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流动更趋活跃,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和生活。人口流动常态化及农村家庭结构、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农村的特殊家庭(主要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等)数量日趋上升。由此衍生出的隔代教育问题,也影响着特殊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得他们在学业、心理、品格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障碍。《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亟须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本期选登的调研报告,深度剖析了在汉中某四校“大家访”活动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