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转公的实践逻辑与治理困境

高俊华 刘建银 郑雁鸣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是政府投入不足、多样化教育需求强烈和初高中剥离政策等特定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初的“名校办民校”现象带动下,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更是发展迅速。现存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向公办学校转型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向公办学校转型后会遇到学校集团化管理机制不健全、招生制度不合理、地方财政压力大、举办者利益切割难度大等问题。建议明确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取向和管理机制,重视招生制度顶层设计,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和规划意识,重视政策配套和现有政策运用,从而实现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转公后的高质量发展。
【栏 目】 学校管理
【分 类】 基础教育
【出 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4年10期 第62-66+78页 (共6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高俊华,刘建银,郑雁鸣,. 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转公的实践逻辑与治理困境[J].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25(10): 62-66+78.

PDF在线阅读

《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转公的实践逻辑与治理困境》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