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抢先看武汉大学,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985工程”“21 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它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一众王牌专业。它名师荟萃,现有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摘要:升高中时,因为在广州补录失败,我不得不回到阔别许久的农村老家读书。爸爸几经联系,在隔壁镇找到了一所比较好的高中,所幸我的分数加上一个从未见过面的远房亲戚的“介绍”,我得以顺利入读。“你大了,可以自己去吧?”爸爸这句话似在问我,实则根本没打算送我到新学校。于是,开学第一天,我一个人拖着一床被子和一只红色的大桶在斑驳的楼道间吭哧吭哧地走着,一直吭哧到最后一层,才找到我的宿舍。那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宿舍,足足能容纳22人。
摘要:“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每每想起故乡,总觉得这座湘北小城若是拟人,应是一个恬静温柔的美人吧,明眸似水,绿鬓如云。她自湘江边缓缓行来,怀里抱着一大捧清香的栀子。她穿着香樟叶和悬铃木叶织成的绿裙,耳环的坠子是两朵象牙白的含笑。一把芭蕉叶做成的小扇子,斜斜插在她的绿鬓旁。是的,小城里芭蕉不少呢。楼下的小花园里,就种着飒飒几丛芭蕉。
摘要:日常生活,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忽略。就像空气,让人总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为什么很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事物,存在感反而更弱?因为我们习惯了,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而作为写作者,应当是寻宝者,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把那些伪装得非常好的元素辨别出来、认领出来,构建自己的童话世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观察。
摘要:明晰的思考,清楚的逻辑,是创作好文体的诀窍,但要兼顾艺术灵性的话,还需要其他的特质。例如,比思考还快的眼睛,或是对文字特性——一个个美丽汉字的音调、精粗、气味、色彩,乃至其历史底蕴的感官感受也是必需的。这代表对整体情况拥有完全知觉的某种能力,即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整体的知觉”。说到拥有“整体的知觉”的作家,我觉得萧红极为典型。萧红的一生过得兵荒马乱,狼狈不堪。她颠沛流离,四处飘蓬,走得那么远,
摘要:“你们的任务是至少找到十个不同颜色、不同字体、不同大小的‘顺’字……”待老师交代完,我们兴冲冲出发,穿梭在人民公园、长顺中街、长顺下街、宽窄巷子,在街道名指示牌、店家广告牌、报纸栏等仔细寻找,揪出一个个造型各异的“顺”字,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这是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参加的一次大学生户外实践。那时的我青春正盛,满腔好奇,对这类活动总是跃跃欲试。找“顺”字游戏,让我有理由去注意城市的街道分布,观察路牌造型,凝视泛黄的老报纸。虽然特别,
摘要:在古代,与富贵对立的是贫贱。富指的是有钱,贵指的是有地位;贫贱就是既没钱也没有地位的意思。世人爱富贵者多,处贫贱者多。处贫贱而安于贫贱者少,处富贵不为富贵所惑者亦少。有的人见了富贵之人就顶礼膜拜,希望被高看一眼,或是能够得到提携。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也许富贵之人,只是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自身难保,每行一步都如履薄冰,又谈何提携他人呢?
摘要:开学前一晚,林森做噩梦了。他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多少次从梦魇中醒来。梦中的女生看不清脸,但他记得她的眼睛,里面看不出任何情绪,却让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周遭全是一个声音——你为什么不帮帮我?紧接着,她的双手朝他伸过来,似乎要拉着他。他心跳加速,满脸涨红,很想为自己辩解,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发出声音。
摘要:“贬谪”常常困扰着古代的文人,也许正应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永州之于柳宗元便是“天降,”的“大任”。永州,雅称“潇湘”,在古代是个偏僻的郡县,有着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的山水。这里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的寓居之地。
摘要:杜甫在《春望》中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或许是因为他忧国忧民,内心焦虑且苦闷,在重重的压力下,头发少得连簪子都要插不住了。不拘小节的李白也有脱发的忧愁,他在照镜子时看到曾经黝黑的头发稀疏了,不禁悲伤地咏叹“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性格坦率的白居易常常将脱发的烦恼写进诗句,如《叹发落》《嗟发落》等。他还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中说,“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怕脱发而连头发都不敢多洗,甚至想一年洗一次头发。
摘要:1日落的伦敦是一幅画,这一点我早有耳闻。慕名来此地观赏日落的人络绎不绝,如我一般选择在麦莫里站下车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个车站如今已废弃许久,也许它在投入使用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麦莫里”,是我下车之时在站牌上看到的,像是手写体,字迹歪歪扭扭。当我抵达车站时,已经临近日落。我拎着行李箱,在不大的车站寻找出口。露天的站台视野很好,我将手搭在眉毛上方,将沉日的余霞和流金收于眼底。我满意地点点头,决定就地找个座位坐下。忽然,
摘要:朴素的东西为什么难写?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表述:朴素的东西可以写,关键是如何写得有味道,写得与众不同。写作的素材无限丰富,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能写进文章里。如果取朴素是“不华丽,不浓艳”之意,应该说朴素的东西会很普通,普通的东西不一定朴素。这样看来,人世间朴素的物事实在太多太多,一顿便饭、一场电影、一堂课、一次旅行,电灯、电话、门窗、桌椅,无一不具备平凡质朴的特性。
摘要:三月的清晨,我坐在窗前写作,写一封春天的信。煦暖的春风,越过半开的窗户,轻轻缓缓地吹着,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轻抚我的脸颊。我的心瞬时化作一汪春水,漾起柔柔的思念。思念如藤,在春天里恣意蔓延。我多想用饱蘸的笔墨,写下对春天的深情。我与春天,仅相隔一朵桃花的距离。“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这是古人的浪漫与风雅。风传花信,
摘要:恍惚,是杯酒微醺,是午夜梦回,是头晕目眩,又或是邂逅一个似曾相识的人,来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这感觉恍兮惚兮,不能准确定义,无法完全把握。比如,去到杭州西湖,走进“烟雨杭州处处景”“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诗意中。轻风拂柳,画舫回岸,涌动的湖水倒映着前尘旧事,山水褶皱里的气息一点一点浸染出来,人在这一场无边春梦中挪不动脚步了……西湖太深入人心,早已是中国文化里的重要意象。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