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颗不被定义的“种子”
沈佳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教育效果,每个学生都是一颗与众不同、有着无限发展可能的“种子”。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希望这些“种子”能够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初识:一颗不被看好的“种子”我和学生小王第一次见面是在家访那一天。我,一名新手菜鸟班主任;他,一个刚刚踏入初中阶段的懵懂儿童。我们俩相视一笑,看上去都有点紧张,只见他边揪着衣服的下摆边听着我和爸爸聊天,而我时不时面带微笑看向他。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