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措施可以帮助中小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基于校园欺凌“两过程五阶段”模型的实证研究
周镭 杨小敏 阳科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中小学防治欺凌常忽略“防”与“治”的差异,无法针对欺凌萌芽进行有效预防。通过引入校园欺凌“两过程五阶段”模型,针对欺凌萌芽和标准欺凌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校园欺凌各影响因素在个体、家庭和学校维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差生的关心、教师比较容易亲近、良好的课堂纪律均有利于减少欺凌萌芽行为;在初中阶段,良好的课堂纪律和学校公正的处罚有利于减少欺凌萌芽行为。基于在欺凌萌芽阶段干预所具有的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建议,学校和教师应对校园欺凌定义进行准确理解;教师应在学生嬉闹边界处消解欺凌萌芽;当发生欺凌萌芽时,教师应采取必要的干预;学校在常态教育中展开预防校园欺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