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经过多次修订,发布了三个不同版本,对我国语文课程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课程立场、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等方面来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嬗变的主要特征为:在课程立场上,从儿童本位、社会本位发展到“儿童—社会—国家”本位;在课程目标上,从“三维目标”转变为四大核心素养;在课程内容组织上,从复合杂糅到分层设群;在学习方式上,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到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评价上,经历了从评价建议到学业质量标准的完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嬗变的研究给我们几点启示:应传承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育人导向;树立素养型目标意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精心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在真实情境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教师专业学习,探索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路径;发挥评价枢纽作用,促进语文课程“教—学—评”一体化。
摘要: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乡村教师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出发,审视乡村教师政策话语的演进脉络和发展特征可以发现,专项计划是补充乡村师资的重要抓手、职前职后一体化是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新趋向、乡村教师待遇保障由“保基本“转向“全覆盖“、乡村教师区域配置的均衡与公平得以强调。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在政策话语内容、话语立场和政策执行方面与理想状态仍存在一定差距,还需通过强化对乡村教师的战略关注,均衡配置政策话语;彰显政策话语的乡村立场,避免城乡同质化;完善政策话语落实机制,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以推进乡村教师政策话语合理建构。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