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生造词变成了熟用词
夏松平
“刍议”不是“诌议”,这是没有异议的。问题是,“诌议”能不能走得更远?“刍”读“chú”,为“刍荛”的略称,割草叫“刍”,打柴叫“荛”,“刍荛”指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刍议”是谦辞,指自己不成熟的言谈议论或浅陋的议论。“刍议”既作为谦辞用于议论文章的题目,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也作为谦辞用于陈述意见的文中,如唐人张说的《谏避暑三阳宫疏》中说:“臣自度刍议,十不一从。”“诌”读为“zhōu”,是编造(言辞)的意思。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有:“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其中的“诌”,就是“胡诌”“瞎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