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衰老的事件”
周春梅
一次考试,我们用了这样一道作文题:“世故”在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达人情,待人处事圆润周到。鲁迅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或生活体验?这道作文题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让未经世事的少年谈世故,恐怕他们也只能说些大而无当、笼而统之的空话套话——“不通世故”固然不好,但也不能“深于世故”,总之要掌握合适的度云云。一言以蔽之——平庸的“呵呵”。这是否也正是少年的一种“世故”?阅卷完毕,学生的写作大抵如此,少有深刻犀利之见识。其实鲁迅本人对“深于世故”是深恶痛绝的。对于国人古老的“生存智慧”,鲁迅视之为滑头哲学。有研究者指出,鲁迅是深通世故而不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