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基因”与“模因”

高丕永

20世纪30年代,汉语里有两个“基因”在用,均为借词。一个转写自日语用汉字书写的“基因”,指“起因”。比如:“而这一出实在也是滑稽得很的小悲剧,现在却终于成了我们两个旧友的再见的基因。”(郁达夫《杨梅烧酒》,《北新》1930年第4卷第13号)20世纪50年代后,这个“基因”基本不用了。另一个“基因”,源自1911年问世的英语词“gene”,音义兼顾借入后,指“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栏 目】 教学_语言
【分 类】 基础教育
【出 处】 《语文学习》2024年09期 第76-77页 (共2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高丕永,. “基因”与“模因”[J]. 语文学习 . 2024(09): 76-77.

PDF在线阅读

《“基因”与“模因”》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