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借助现实情境 理解意义本质——《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设计(二)

萧恩颖

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教前思考】一、基于概念本质,关注全面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本质理解。教师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用画图等方式表征同一场景中的±2,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生活意义,即“负数与正数是意义相反的量”。在探究“足球赛净胜球能不能同时用±2表示”问题中,引导学生理解:进球数减失球数的结果,可以用正数也可以用负数表示,从而理解“负数在减法运算的封闭性中产生”。通过对不同场景中0的含义进行对比沟通,进一步理解0的新意义,即“0的分界作用”。层层深入,建立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较为全面的理解。
【栏 目】 典型课例
【分 类】 基础教育
【出 处】 《小学教学设计》2024年35期 第24-26+30页 (共4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萧恩颖,. 借助现实情境 理解意义本质——《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设计(二)[J]. 小学教学设计 . 2024(35): 24-26+30.

PDF在线阅读

《借助现实情境 理解意义本质——《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设计(二)》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