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中的隐逸文化符号
孟祥英
对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饮酒(其五)》,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诗歌负载两类隐逸文化的符号,一类是物质文化符号,如“庐”“菊”“东篱”等;另一类是精神文化符号,如“心远”“忘言”等。此外,还有两个比较容易为人忽略的符号,即人名“陶渊明”和地名“柴桑”。这些语言符号因共同的意义指向聚合成一个意象群,展现出诗人的品格和志趣,折射出隐逸文化的精神内核。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