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倪海霞
一、教学目标1.沉浸文本,理解王羲之对生命的思考。2.“痛”与“悲”中感受作者的生命觉醒。二、教学重难点对“痛”和“悲”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信可乐也”,因何而“乐”?(1)山水之乐:触处生春,俯仰之间,仿佛灵魂来往于天地宇宙,生命万物的品类、宇宙空间的宏伟、山水情志的清幽,无不纳于眼底,精神空间广阔。——可见幽雅宏阔的自然山水和精神世界。(2)畅咏之乐:无丝竹管弦,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不是来自物质,甚至不需要音乐的助兴、点缀,而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活动和情感交流。——可见真实有深度的生命交流。(3)体悟之乐: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在人生快乐的体验中连时间的流逝都忘却了。——可见充分的生命体验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