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新诗的姿态与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语言节奏与意义层界
丁浔予
诗歌的节奏是诗歌意蕴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李章斌指出的,由于现代汉语的轻重、高低、缓急、抑扬并没有可量化的、“绝对的硬性标准”,因此,新诗所倚重的更多是一种内在于诗歌语言,与分行、标点符号(或空格)、句式长短等有关的“语言的节奏”。[1]意象的选取、节奏的控制、分行的设置与一首新诗的意涵乃至新诗整体上的文体特征有着切不断的联系。臧棣在论述海子诗歌的语言节奏时,曾提到海子的写作是一种一次性的行动,因此他的诗里有一种“加速度”。[2]相比之下,昌耀诗歌的语言节奏则显得重复、凝滞,仿佛每说出、每呈现一个语词都要犹豫一下,如同一次朝向雪峰的攀登的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