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提纲挈领”——钱穆《中国史学名著》荐读
赵志伟
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概念,一般人将“历史学”称为“史学”,所谓“史学家”是研究历史、写作历史的人,如古代的司马迁、班固,现代的吕思勉、陈寅恪。但是,“史学”和“历史写作”并不相同。中国从先秦起有了历史著作,如《尚书》《春秋》《国语》等,秦汉时期有了所谓“正史”的概念,以《史记》《汉书》等为代表。魏晋以后历史学多途发展,史书数量和门类剧增,才出现了“史学”这一名词。这一概念的较早提出,很可能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石勒称帝之年(319年),作为研究和阐述历史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史学”概念内涵要大于“历史著作”,所有“历史著作”都属于“史学”范畴,但像《史通》《通典》《文献通考》只属于“史学著作”而非“历史著作”。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比较熟悉的通常是“历史著作”,其他类型的“史学著作”则相对陌生。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以下简称《史著》)一书讲解了何谓“史学”和“史学著作”,让我们了解到,除“正史”以外还有很多种类的“史学著作”。熟悉这些书目,可以帮助我们在读史或备课时,能够随时查检所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