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如何理解《赤壁赋》中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孙峰臣

江苏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寻求解脱,摆脱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的消极情绪,然而在论证“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这一论点时,只是直接将观点摆出来,得出结论“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并没有深入论证这个观点,显得突兀和牵强。不过苏轼目的不在于论证“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只是借“变”与“不变”的关系宽慰客人及自己,表达豁达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而不在于逻辑严密的论证。
【栏 目】 教材_文本解读
【分 类】 基础教育
【出 处】 《中学语文》2024年18期 第79-80页 (共2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孙峰臣,. 如何理解《赤壁赋》中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J]. 中学语文 . 2024(18): 79-80.

PDF在线阅读

《如何理解《赤壁赋》中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