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投稿
在线选题
学者主页
学术机构
互知阅读
学术动态
开通VIP
登陆
浏览历史>
收藏>
个人中心>
崔允漷
1133人看过
文献量
7
下载量
7
被引数
0
领域:
未入驻
期刊
100%
(共
7
篇)
北大核心
2
CSSCI扩展版
1
图书
0%
(共
0
篇)
北大核心
0
CSSCI扩展版
0
总计
7篇
选择图片
×
图片预览:
确定
全部年份
全部年份
2025年
2024年
2022年
01 “管住”与“理顺”:国家课程方案治理的核心要义
作者:
崔允漷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期刊
《人民教育》
2024年21期
57-59 ,共3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国家课程方案的治理应当把握好“管住”与“理顺”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课程实施质量。要充分认识到“双减”时代强化国家课程方案治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用“课程思维”统领国家课程方案治理的“点”与“面”;创设省、县两级“课程长制”,落实督学职责,建设“晒课表”监测平台,以强化国家课程方案治理。
关键词:
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治理;课程思维;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2 强化中小学教材建设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作者:
崔允漷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期刊
《人民教育》
2024年02期
44-45 ,共2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尺寸教材,悠悠国事。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系统工作部署,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的精神,国家教材委员会近期对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进行部署,强调要以加强教材建设管理支撑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为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构成,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强化育人效应,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供课程保障。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3 单元学历案:为创造有组织的课堂学习“搭梯铺路”——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
作者:
刘帅
崔允漷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
2024年11期
15-19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针对当下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解决“教了但没学或没学会”等现实问题,本文倡导在新课程背景下重建“新教案”,即单元学历案。单元教学是一种素养导向的教学选择,而学历案则是教师基于学习立场设计的专业化助学方案,旨在为学生有组织的学习“搭梯铺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深刻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首先需要做好一个学期的单元与课时规划,然后编制单元/课时学历案,最后逐课时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关键词:
单元学历案;助学方案;新教案;“教—学—评”一体化;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4 走向专业实践的课堂观察——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
作者:
刘帅
崔允漷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
2024年10期
16-19 ,共4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中所发生的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它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那么,该怎样进行课堂观察?怎样开发课堂观察工具?如何在课堂中使用观察工具收集数据?受《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编辑部的委托,笔者对LICC课堂观察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进行了专访。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5 落实新时代的纲领性文件,深化国家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
崔允漷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
2024年01期
4-5 ,共2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2023年5月9日,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它是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颁布22周年后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性和很强的针对性与引领性。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方案,我提五点建议。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6 教师课程实施测评取径抉择:框架比较的视角
作者:
曾家延
崔允漷
机构:
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期刊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11期
37-47 ,共11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探讨教师课程实施测评对课程改革政策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理解,该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四种测评教师课程实施的分析框架,归纳比较了各个框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贡献。基于忠实取向的CBAM分析框架用于测评教师的关注阶段、使用水平和革新形式,用于提升课程改革者对教师需求的关注与满足;基于相互调试取向的教材使用分析框架和L-CRB框架从多维度检测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有助于探究具体学科课程实施及影响因素;基于工具调适观的教师-课程互动关系分析框架关注教师、课程教材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交互作用,从新的视角诠释了教师课程实施的本质。课程实施质量测评需要在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理论的先进性以及数据收集方法的实用性之间寻找平衡点,综合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才能反映教师课程实施的复杂性。
关键词:
课程实施
;
教师课程实施程度
;
课程实施程度测评
;
教师与课程互动
阅读量:553
下载量:0
被引数:0
07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标准与实践向度(笔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作者:
崔允漷
郭华
吕立杰
李刚
于泽元
王振华
刘学智
李美莹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
期刊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CSSCI扩展版
2022年09期
6-19 ,共14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是新时代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规定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引领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意志和定位,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其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建构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国家课程方案只有转化成学校的规划以及教师的行为,才能真正作用在学生身上。转化国家课程新方案,学校应做好三个规划: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学校学科发展指导方案和单元规划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从“目标”期待到“内容”选择、组织,再到“质量标准”刻画的逻辑闭环使“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测可评的“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给出了各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由知识习得到素养养成需要知识形态与呈现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其中学科实践使学科知识学习向学科素养转化有了可靠的过程和方式,实现了求知和育人的统一。教材是对新课标的再创造、再组织,基于课程标准新价值、新要求、新方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
;
时代新人
;
培养目标
;
学业质量评价
;
课程转化
;
教材建设
阅读量:580
下载量:0
被引数:0
导出/参考文献 (
0
)
点击复制
PDF在线阅读
价格:
0.00
元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支付
关于我们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建议
PDF在线工具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
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
服务热线
400-181-3113
在线咨询
点击立即咨询客服
刊社入口
点击前往刊社入口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