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迷思概念诊断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概念、原因及对策——以生物学迷思概念为例

李高峰 李和哲

伊犁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美国普渡大学教育学院

迷思概念诊断中的假阳性是指学习者基于第二阶的迷思概念,在第一阶作出正确回答的情况;假阴性则是指学习者基于第二阶的科学概念,在第一阶作出错误回答的情况。假阳性和假阴性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1)测试题表述不清;(2)作答时间不足;(3)学生粗心;(4)诊断与学生无直接利害关系;(5)三阶测试仅设置一个置信阶。为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比率,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为第一阶和第二阶分别设置独立的置信阶,将三阶诊断扩展为四阶诊断;二是对诊断工具进行试测以检验其信度与效度,并对问题题目进行优化;三是通过匿名方式作答并向学习者反馈诊断结果,以提高工具效度并增强学习者参与积极性。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李高峰,李和哲,. 迷思概念诊断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概念、原因及对策——以生物学迷思概念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 . 2025(07): 20-23.

PDF在线阅读

《迷思概念诊断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概念、原因及对策——以生物学迷思概念为例》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