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不合 结论牵强——《包身工》指瑕与探因
杨大忠
《包身工》的纪实性和文学性被看作报告文学的典范,但从事理人情、制度延续还是生活逻辑来合理推断,包身工的生活固然非常凄惨,但绝非像作品所写的那样恶劣到完全不堪、无法想象的程度;既然包身工不会产生任何反抗或罢工的意识,相信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就是想当然的结论。《包身工》情理不合、结论牵强的主因是“二元对立论”的影响。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