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基于“交互滋养”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
徐丽檬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前的小学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在基础教育阶段正出现越来越多需要关注的心理现象的话,那在小学阶段形成敏锐的心理健康视角,从而对小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观照,不仅可以优化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生态,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形成必要的心理调适意识与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当前出现在小学生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小学生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而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侵蚀着小学生的成长,这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而言形成了诸多阻力,因此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之于小学教育而言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生命健康的基石,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它包括建构学生心理健康的预警机制、监测机制、危机干预机制以及战略决策机制等。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