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解读的价值、方法与成效
浦叙德 叶琳
通过十多年对初中数学教材解读的探索与实践,认识到教材解读架起了编者和教师、设计和实践、素材和素养之间的桥梁,顺应了课改要求,提高了课堂效能。由此提出局部素材的“抽象—推理—模型”式解读、课时素材的“点全—线联—面融”式解读、单元素材的“知识—方法—素养”式解读的方法,并在课堂转型、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